文|叫小焦
編輯|叫小焦
圖|叫小焦
文章約3200字
閱讀時長約6min
廣東,作為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經濟實力之強,想必無人不認同。2021年廣東GDP超過了12億萬,同比增長了8%。令人稱奇的是,廣東作為一個省份,GDP已經超過了被稱之為發達國家的韓國和加拿大。這便真的可以說廣東是富可敵國的存在了。
自從改革開放後,廣東連續34年穩定且長期的霸占第一名的位置。廣東省在2021年,工業增加值為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0%。在疫情稍有緩和後,廣東省的各行各業恢複速度極快。從全省GDP上看,廣東确實是不可撼動的存在,但提到人均GDP,廣東就瞬間威嚴不在,金光散去。
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富也廣東 貧也廣東 有網友曾經說道:你可以說廣東富,但你不能說廣東人富。這是因為廣東省各城市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排在最後一名城市的GDP總量,還無法觸及前三名的零頭。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中的2020年全國百強縣的名單中,江蘇、山東、浙江中總共有57個縣上榜。剩下的43個縣裡,也有7個席位被河南和福建拿下。
你知道GDP排名全國第一的廣東有幾個縣上名單了嗎,零個。如果将低于全國人均GDP的城市歸為欠發達地區的話,廣東就有14個城市被歸在了欠發達地區裡。并且令人震驚的是,梅州、揭陽和河源這三個城市連全國人均GDP的一半都達不到。作為對比,江蘇則隻有宿遷這一個城市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窮人
廣東如今甚至隐約浮現出影視作品或小說文學裡出現的賽博朋克式的場面。在一個極度發達的城市,高樓林立,霓虹閃爍。但在高處眼花缭亂的燈光和錯綜複雜的科技之下,是狹窄的街道和雜亂的人流。懸殊的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别樣的穩定和諧——節省和鋪張共生,饑餓和浪費共存。在這樣一個城市裡,隻有個體,沒有歸宿。
地理位置很重要 中國在先秦時,南方沿海一帶被統稱為百越,比如我們熟悉的被稱之為閩越的福建地區。廣東在當時被稱之為南越,在此地區的少數民族喜好紋身,所以在明朝以前被稱之為荒蠻之地。
在秦代臨區開鑿之後,随着中原地區移民的南下,中原地區的禮教文化便擴散到了嶺南。于是就在地理位置最好的珠三角地區便形成了一個廣府文化區。到了唐朝,中原人進一步南遷,形成了廣東第二大漢族民系——潮汕民系。
潮汕人在遷徙與交流中習得了一項偉大的技能——經商。江南地區一直以來屬于經濟實力極強的區域,而福建和廣東也在其經濟輻射下,迎來了經濟增長和區域繁榮。粵語是珠江三角洲廣府文化區的方言,但廣府文化區憑借着數百年來在珠江三角洲積累下來的巨大的經濟優勢,逐漸成為了整個廣東地區最為強勢的語言。
江南地區的商人
不僅如此,對于大多描寫廣東地區的詩歌,也多為描繪珠江三角洲這個地方。由此可見經濟在廣東的地位有多麼重要。廣東多山,主要分布在北部,占據了全省總面積的31.7%。所以在此地無法發展農業,北邊的山就像一個巨大的玻璃罩一樣,使得珠三角的人北上不得。
廣東的崛起 廣東作為我國最早開放對外交流的省份之一,其悠久的曆史自西漢起,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展開了與海外經貿的往來。尤其是在清王朝閉關鎖國時,關閉了福建、浙江和江蘇三個海關,唯獨留下廣州依然對外開放。
閉關鎖國
在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下,在八十五年内,廣州得以壟斷了清王朝所有的對外交易。但諷刺的是,當時廣州的黃埔港并不是因為水路通暢,條件優越才被選為通商港口。而正是因為它低淺的河道才被選擇。
河道低淺,對于大型貨船來說限制頗多,為了避免擱淺,商船隻能在漲潮的時候,水位提高才能進去,還必須得雇一些熟悉珠江水文的當地漁船來引航才能确保安全。給予此點,如果某些外來商販不聽從清政府的意思,達不到某些要求,清政府便不提供引航服務,那些大船如果強行進入恐怕隻會擱淺。
經商困難
當然了,作為清政府來說,不想讓誰來是輕而易舉的。不過在此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天然險境就能掌握主動權,何不樂乎。
千載難逢的機遇 鴉片戰争期間,中國國力在清政府的統治下大大下降,并在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下,經曆了長久的屈辱。在清王朝從曆史上消失之後,軍閥混戰,抗日戰争也幾乎使中國經濟全面崩潰。即使作為廣東這樣一個幾百年豐厚積澱的經濟大省,也無法在此曆史背景下延延喘息。
1949年,廣東的經濟主要還是依靠農業,作為沿海城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下,處于戰略因素考慮,無法獲得國家的重點投資。即使到了1978年,廣東工業總産值雖然上升到了206.56億,但它占全國的比例依然不超過5%。
但是這是特殊的一年,在這一年後,廣東終于迎來以屬于他的機會,它實在憋得太久了。廣東不同于江蘇、浙江和福建,他有一個巨大的優勢——珠江三角洲的香港。當國際政治和經技對抗趨于穩定,沿海城市便從戰時的軍事對抗前沿,搖身而變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重地。
發展 發展 還是發展
廣東緊緊挨着港澳區,在我國整個東南沿海地區,從浙江南部以來最大的一塊平地就是珠江三角,各個企業想要落地,除此地之外别無選擇。且在珠江三角這塊地上,水系航運條件實在優良。以内有珠江水系為主的廣東内河運輸,以外有沿海港口,這樣一張龐大且錯落有緻的便利的雲書網,極大的降低了各種企業的運輸成本。
資本的進入 資本迅速聚集并迸發出極大的力量,輻射着這片開放自由但又難以把控方向的地方。至此貧窮和富裕、效率和公平這兩對無可奈何的矛盾便在這片土地生出并越長越大,越來越茂盛。廣東可以分為四大區域,珠三角九市、粵東四市、粵西三市和粵北五市。
2019年,珠三角九市的人均GDP高達136335元人民币,但粵東和粵北确實不足4萬。這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不僅在GDP總量上不及珠三角地區,而且增長速度也極其低下。比如清遠市,它在2010年時GDP突破一千億,但過去十年了後,還是沒過兩千億。
造成廣東目前産生這種經濟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粵東的潮汕地區由于人多地少,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外出去尋找工作,這就不僅造成了潮汕地區的勞動人口大量外流,且嚴重阻礙的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及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裡,越貧窮的地方便越貧窮。
粵西地區雖然有諸如農業、礦業、漁業這類積澱已久的産業鍊,但這些資源開發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國家的參與才能保證其穩定健康的發展。粵北與粵東類似,環境不行,資本進不來,所以隻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那麼他們都去了哪裡了呢?當然是珠江三角洲。
資本家
問題暴露 珠三角這個地方在改革開放後幾乎是集其了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但在其一路攀升後,數據下隐藏的諸多問題,也慢慢開始暴露出來。
2006年,我國各地都開始設立各種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其目的是為了推進工業集約化、工業集群化。這種做法不僅節約土地,而且更更高效且科學。但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則失去了趕上工業化這趟列車的機會。
因為一個縣一般情況下大概僅有能力搞一個開發區,而在土地和環保等各方面的要求下,就很難順應市場的發展,所以當時有很多開發區倒閉。而當廣大農村适齡勞動力無法在家門口就業時,自然隻能出門打工,去哪呢,自然是從珠江三角洲了。
而這麼一來,縣級政府辛苦搞起來的開發區也就招不到人了,緊接着自然開發區内的企業也就納不了幾個稅,最後導緻縣政兩級的财政問題變得非常嚴重,當地的發展及被嚴重制約了。不僅如此,當年輕人跑光了之後,不僅對當地政府聯合企業造成影響,也影響着其他企業在此開辦工廠,沒有人會在勞動力緊缺的地方開辦企業。
外出打工
因此,在整個廣東現代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欠發達地區就失去了工業化的機會。
結語 當然了,我國大部分欠發達地區都面臨着與廣東同樣的問題。對于任何一個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來說,都必然面對資源短缺、土地有限、房價高企、人力成本攀升等問題。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在這樣一種格局下,以後一定也會将其扭轉。
廣東提出了将全省劃分為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态發展區三個功能區的全新的區域發展的格局,主要内容大概是,粵北作為廣東重要的生态後花園和水源地,未來會重點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低碳工業,生态旅遊這些産業上發展,粵東粵西作為沿海地區,一直具備很深的發展潛力。廣東省若想在GDP總量和人均GDP方面再創佳績,各個城市還需要做好協調,共同發展。
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