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年,番茄君挖到一部夢幻好劇。
它和我們看到的其他清宮不一樣——要知道這十幾年來,清宮劇都是女人的天下,但現在的這部劇兼具神秘與熱血,它好似讓清宮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不吹不黑,這部劇就是最近熱播的——《熱血同行豔勢番》。
劇情上,原著打底。
劇集改編自漫畫家韓露原創的作品,曾于《漫友》雜志連載,粉絲基礎深厚。
再加上晚清這段曆史,應該是所有中國人最熟悉的。
它在亂世中孕育着嬗變,舊世界裡藏着新世界的萌芽,而真正推動曆史進程的正是像主角崇利明這樣接受西方思潮的青年。
要将一個虛構的,中國人都熟悉的時代故事講得令人信服,并不容易。但《熱血同行》卻做得很好,豆瓣7.6,是同期熱播劇中的最高評分。
為什麼?因為細節。
《熱血同行》細節的翔實,一方面取決于編劇們對曆史元素和故事元素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四個編劇确實對晚清曆史做了大量的考證。
這讓整部電視劇,看上去就像曆史書上真實發生的故事一樣。
第一集,慈禧當朝,光緒被軟禁在瀛台
太監董連海偷偷摸摸走到睡着的光緒身邊,有一個鏡頭掃過他書案上的書。
一本《論法的精神》映入眼簾,再往後看。
還有《日本統計釋例》、《法學通證》等等。
孟德斯鸠《論法的精神》出版于1748年,是全球著名的政治哲學著作,《日本統計釋例》一共六卷,是晚清政治官報局編撰的古籍。
随後,董連海順走了光緒關于孟德斯鸠的讀書筆記。
後腳,他就将這個讀書筆記遞給了慈禧:“太後,皇上最近沉迷于孟德斯鸠,每日研讀至深夜。興之所至,還會大聲念誦。”
光緒讀孟德斯鸠,是真的嗎?
這個聽起來略微有些荒誕的細節,卻有史料可考——在光緒親筆列出的“最後的書單”中,确實有經濟學理論、新的戰争理論及各種法學知識。
被囚禁的時候,光緒帝不僅讀完了孟德斯鸠的著作、還有日本的維新變法理論以及歐洲各國的憲法大綱等等。
另外,《熱血同行》中有一個最觸動我的情節,其實也觸動了大多數網友,那就是劇中光緒滑冰的詩意場景。
晚冬冷月,清宮瀛台,光緒帝形單影隻,無法排遣内心的苦悶,隻能滑冰聊以慰藉。
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帝王,真的有滑冰的喜好嗎?不少觀衆都覺得這個細節有點可笑。
其實光緒帝酷愛滑冰是真實的,英國《圖片報》(TheGraphic)發表過的一幅版畫,描繪的正是光緒皇帝乘坐着由8位太監拉動的雪橇,在北海冰凍的湖面上滑行。
而就連滑冰,慈禧也忍不了,她命令将北海的冰全被鏟了。
這個細節《熱血同行》也照顧到了。
無數小太監在夜裡打着燈籠鑿冰,吵醒了睡着的光緒。
光緒帝推開窗戶,看到這一景象,氣得吐了一口血,身體再也沒能恢複過來。
關于晚清的著作中,陳天華的《猛回頭》《警示鐘》出場頻次很高。
在《熱血同行》中,周覺手裡的那本《猛回頭》,正是陳天華所著。
而周覺這個人物,在曆史中也是真實存在的。
他原名延齡,浙江吳興南浔人,20歲赴日本留學,參加中國同盟會。武昌首義成功後,參與上海光複,任上海同盟會支部評議員,是《民權報》駐北京記者。
作為與周覺同在日本求學的同學,本劇主角,黃子韬飾演的額爾吉·崇利明也有原型。
晚清留日的日本士官學校學員名單中,有一位八旗子弟叫愛新覺羅·良弼——他和崇利明氣質相似,精神相同。
而在這份名單中,蔡锷、蔣百裡這些名将都在其中。
劇中遵循了光緒比慈禧先一日去世這個史實,也留下了“光緒到底是不是慈禧毒死”的這個疑問。
那小小的溥儀入宮的背影,甚至讓我想起了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
劇中兩位主角崇利明和阿易(易祥千玺 飾)的成長腳步,其實是追随着中國曆史脈絡的。
雖然這是兩個虛構的人物,但編劇團隊最終将他們的身影巧妙地縫合在了劇作之中。
故事還是史實?傻傻分不清楚。
但躊躇之際,觀衆已經被帶入了那個方興未艾而又風雲詭谲的時代。
崇利明的父親審修表面上是親後派,實則是親帝派,他奉慈禧的命令一手組建了“宮廷救火隊”。
說是監視,實際上在暗中保護光緒。
這個宮廷救火隊大有來頭,中國曆史上第一支救火隊,還真就是在光緒年間建立的。
甚至有野史說,慈禧是中國第一位組建現代消防隊的人。
父親審修因為是帝黨而被害,兄長舒爾泰被殺後,他嘴裡呢念叨着一句話:“Despair is false,and hope is the same”。(絕望是虛幻的,希望同樣如此)
這句話本出自裴多菲的詩,曆史上,魯迅曾将其譯為“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該譯文傳遍中國,這個細節,不僅暗合着崇利明旅歐歸國的經曆,也點明了他此刻的心境。
作為武力為先的豔勢番(屬于皇帝領導的組織),武器自然是不可少的,刷過劇的觀衆對劇中瘟狗和崇利明搞到的馬克沁重機槍情有獨鐘。
瘟狗更是介紹說,馬克沁一分鐘能射出600發子彈。
馬克沁重機槍也符合曆史事實,這槍1884年發明的時候,李鴻章就引進到了中國。
1905年,奉派考驗北洋三鎮的清廷大員長庚在日記中記載:“三月十三日,馬克沁機器炮打靶。馬克沁機器炮每分鐘能發六百出……”。
劇中瓦格納說,這寶貝有錢都買不到,也是事實。
1905年日俄戰争的時候,全中國的馬克沁也隻有一百來挺。
除了武器,《熱血同行》在道具細節上也極緻考究。
第七集豔勢番訓練時,楊語初格格(胡冰卿 飾)手裡拿着“禦泥坊”美容養顔。
你以為是植入?還真不是。
這種美容礦泥類似于今天的面膜,清光緒年間,以白泥為原料生産的香粉頗受京城貴婦歡迎,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深受慈禧喜愛,故被稱為“禦泥”。
而劇中的街景裡,我們時不時還能瞥到熟悉的英文字母,比如Aspirin(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1898年上市,是治療許多疾病的基礎藥物,在光緒年間傳入中國。
不過對于慈禧來說,這種可貴的西藥沒用來治病,卻都用來澆花了。
時事,名言,人物,事件,《熱血同行》中的一樁樁一件件,我們都能在曆史中尋得蛛絲馬迹,這也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相比于那無端虛構的人物和宮鬥,它一頭紮進了真實的曆史——沒有其他清宮劇虛構的懸浮感,而是深深紮根在曆史脈絡裡,讓我們得以腳踏實地得了解那個時代的中國和中國青年。
細到極緻才見滄桑,正如這個世界一樣不動聲色,唯有變化才是永恒。
在富有年代感的熱血故事中,在充分翔實的曆史細節裡,傾聽曆史的回響,感受主旋律激蕩,亦是《熱血同行》傳遞的現實意義。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