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著名市場研究分析機構CINNO Research放出了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分析報告,華為手機國内市場份額為36.3%,雖然繼續蟬聯第一,但是相較于2019年同期下滑29%。由此可見,芯片缺貨對華為手機的銷量影響确實不容小觑。
華為三季度國内市場占有率下滑
那麼華為乃至我們芯片的前景,是不是會越來越糟糕呢?其實未必。
在芯片領域,我們被卡脖子的主要是高端芯片,比如華為的麒麟系列芯片。在中低端芯片領域,我們已經掌握絕大部分生産技術,已經不存在卡脖子的問題了。
不要不屑一顧,這或許會成為我們破解芯片危機的新思路。不久前華為開始公測其新推出的鲲鵬雲手機,這是華為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未來不僅可能成為突破芯片困局的有效手段,更為即将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打下基礎。
鲲鵬雲手機
其實雲手機并不是新概念,更不是華為首創。在國内已經有多家運營雲手機的公司,比如蜂窩雲手機、多多雲手機等等。雲手機的概念和原理也非常簡單,就是把手機上的應用,比如手機遊戲、文字編輯、視頻處理這類本來需要在手機上處理的應用,轉移至雲端的服務器,通過模拟手機算力,進行處理。這意味着,如果“雲手機”普及後,你就不一定要購買一台真正意義上的手機。你可以用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或者平闆電腦訪問服務器,在屏幕上看到的界面和在手機裡看到的是一樣的。
多多雲手機
華為推出的鲲鵬雲手機也是類似,并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手機。隻是在服務器上虛拟出了一個手機,可以模拟手機的主要功能并進行拓展。按照華為的介紹,目前可以實現雲手遊、直播、移動辦公等場景。 舉個例子,手機遊戲公司,在設計出遊戲後需要在不同型号的手機在進行測試,之前需要購買多部手機,現在可以在服務器上模拟不同型号的手機,在雲端進行測試,大幅提高效率。這樣看來,華為的“雲手機”主要服務于企業用戶。
鲲鵬雲手遊業務
雖然目前“雲手機”的服務對象是企業,但是随着雲技術的推進,或許會成為芯片領域破局的一種思路。
“雲手機”最大的特點就是降低硬件需求,即使手機和電腦的性能不怎麼樣,也能完成比較複雜的運算,因為大型運算的過程已經在雲端上完成了。
那麼這和解決芯片卡脖子有什麼關系的?
智能手機最重要的部件就是芯片,是對性能及功耗要求最高的部件。以海思990芯片為例,在指甲蓋大小的範圍内集成了103億個晶體管,包含了圖像處理、AI模塊、閃存等模塊,并首次集成了5G模塊。生産這樣芯片需要運用到台積電7nm工藝,而現在因為美國的原因,不能幫我們生産了,隻能轉向國内的芯片生産技術。
台積電工藝
那麼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是怎樣的?
單靠純國産技術,5nm、7nm無法生産,目前國産最高的芯片制程28nm,但是28nm芯片已經無法滿足麒麟990這樣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了。那怎麼辦?當然自主研發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不過“雲手機”也提供了解決思路。如果一個芯片算力不夠,那就放到雲端,聚合好幾顆芯片來配合完。聚合芯片放在手機,因為散熱和電池容量的問題難以實現,但是機房的服務器就沒有這個負擔了。單個的算力不行,那就通過雲來解決,這就是“雲手機”的解題思路。
雲手機無需擔心散熱問題
在這個思路下我們完全可以用多個中端芯片實現高端芯片的算力,而中端芯片我們完全有自己的能力制造出來。其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是華為,而是谷歌推出“網絡”筆記本電腦,叫Chromebook,谷歌的想法就是低配置低成本的筆記本電腦,使用谷歌的Chrome浏覽器,連接到雲端,在谷歌的相關服務上完成文檔、做PPT、玩遊戲等工能。但是後來還是失敗了,對網絡環境要求非常高,隻要網絡條件不行,電腦就不好用甚至難以使用,用戶體驗極差。
Chromebook
那麼雲手機作為類似的硬件産品,會不會重蹈覆轍?
和谷歌當年不同,現在5G來了。特别華為在5G上的建樹有目共睹,而5G就是為了解決“低速率”、“高時延”的問題來的。并且5G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環節,我們正在全力發展5G建設,随着5G基站越建越多,覆蓋越來越廣,滿足雲手機的需求應該不在話下。
華為在5G有先天優勢
再把雲手機的思路向下推進,我們可以做雲眼鏡、雲手表、雲家電等等。雖然目前華為的雲手機隻是針對企業服務,但是相信随着雲概念的不斷深化,我不久會迎來一個基于國産芯片,依托5G網絡的萬物互聯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