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時間長河的曆史:烏鎮
流淌在時間長河的曆史:烏鎮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對于江南水鄉,我一直非常向往。曾遊的千年古鎮——烏鎮,時光堆積在那個小小的鎮子裡,留連忘返,令人仰首而歎。這樣的地方,必須讓它沉澱為記憶,才能夠流瀉出别樣的感動,随着記憶流轉在那江南水鄉的情境裡,悠遠而甯靜。
行走在江南,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曆史上。走進那樣的景緻中,就如徜佯在宋詞的意境裡,那種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總讓人很古典地品味着江南,在這樣的杏花春雨中,身心就在不知不覺中被煙雨空蒙的江南緊緊地纏住,目光就在斜陽如瀉裡被歲月流轉的水鄉停駐挽留。
烏鎮,在時間的長河裡流淌了千年,如今會是怎樣的一番韻緻呢。到烏鎮的時候,是一個初秋的午後,陽光柔柔地在雲層裡灑落,給烏鎮披上了燦爛的光彩,令人怦然心動。心動之處在于越過千年往事,能夠以這樣的角度來行走曆史的幽境,感歎世事滄桑,品味古風神韻。
走進烏鎮,一股濃随而厚重的曆史氣息便撲面而來,仿佛置身于曆史與現實縱橫交錯的時空裡,令人浮想感慨,思緒遊走在這廣闊的想象空間。金色的陽光安靜而閑散地從鬥檐瀉下,灑落在青石闆路上。一切存在的事物,因為歲月而變成黑色深褐色,展現着曆史的況味與氣息。
烏鎮,似乎空氣中都彌漫着一股因為歲月陳舊而帶來的陳腐與黴酸氣味,那些搖搖欲墜地立于水上的木闆房,那些歲月沖刷後散發出古樸氣味的小屋弄堂,卻不令人反感,以至深深地呼吸,品嘗這氣息裡傳來的清遠深韻。這種撲面而來的特有氣味,這種打擊視覺的曆史氣息,不住在撞擊着。
“苕溪清遠秀溪長,帶水盈盈彙野墉。兩岸一橋相隔住,烏鎮對過是桐鄉。”靜立烏鎮的沐浴斜陽的廊橋,走進鋪滿青石的小街,深入幽深而綿長的弄堂,無不被一種如潮水般的思緒所感染,以至在這樣的時空交彙裡啞然,任何語言在此時都變得蒼白,無聲地走過才能盡情地品味。
烏鎮越過千年,并繼續向前延伸着。這裡,眼光掃過處,是曆史;雙腳行走處,也是曆史。在這樣的古鎮裡,一切喧嘩都是那麼顯得淺陋,靜谧賞遊的狀态。我雖然不是什麼文人墨客,但我也不願意破壞這甯靜的景緻,破壞這古鎮帶來的平靜。所以,我隻是輕輕地走,靜靜地看,細細品味。
古老與滄桑構就了這古鎮的基調,一切似乎凝固地存在為永恒,成為風景。它不需要表白和展現什麼,因為這種深遠就足以打動到這裡來的每一個人。青石闆,小石橋,水上船,馬頭牆,老房子,古街市,曾經發生過多少動人的故事,曾經存在過多少美麗的形态,都原汁原味地娓娓道來,不事雕琢。
烏鎮就象一本古老的線裝書,踩過青磚鋪就的書脊,翻開流水裝訂的每一頁,幽深綿長裡有一位大師走過來。走進茅盾故居,這所古宅子早已沒有人居住,寂靜得不染纖塵。烏鎮,對于茅盾是生命永遠抹不去的鄉愁。《林家鋪子》、《子夜》、《霜葉紅于二月花》等等千古名篇,都有着烏鎮的氣息與影子。茅盾走遠了,但他的魂,他的錦繡文章,仍然給這個古鎮注入了精神的力量。
看烏鎮,品烏鎮,是人是景,是橋是河,是古是今,都可以都可以尋覓到隽永和經典。靈秀的水鄉,如織的遊人,藍天白雲下老屋被抹上一縷陽光,動與靜凝固在曆史的記憶裡,讓人回味無窮,感受着曆史帶來的律動。
返程時,我們登上烏篷船,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就這樣無聲地滑過,讓烏鎮停在我的記憶中,豐富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