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雨水漸多,濕氣也重,加之,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又有污染,運動量也少,身體陰盛陽虛,導緻濕邪内郁。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谷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内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虛,也意味着體内有濕氣。
在緻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别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幹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濕氣給人帶來了諸多麻煩,許多人都不會把它當一回事,總是忽悠着就算了,日積月累,就積了一堆病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隻要你注意飲食,濕氣就不會纏上你。39健康網小編給大家推薦多款祛濕湯,幫助對抗濕氣。
砂仁陳皮鲫魚湯
功效:健脾祛濕
材料:砂仁6克、陳皮1/4個、鲫魚300~400克、芫荽4棵、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淨;鲫魚宰淨,去鱗、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适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
鮮土茯苓煲豬[月展]湯
功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适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山楂扁豆金銀腎湯
功效:開胃消滞、健脾祛濕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腎、臘鴨腎各2個,豬[月展]肉200克,陳皮1/4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洗淨、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腎洗淨剖開,去髒雜,可不剝去鴨内金,洗淨;臘鴨腎溫水浸泡,洗淨;豬[月展]肉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鹽便可,為3~4人量。
天山雪蓮炖乳鴿
功效:驅風祛濕、祛寒除痹
材料:天山雪蓮15克、乳鴿1隻、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雪蓮洗淨;乳鴿洗淨,去髒雜等;豬瘦肉洗淨,并與乳鴿一起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淨(即“飛水”)。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冷開水500毫升(約2碗量),隔水炖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調入适量食鹽,此量可供2人用。
咖喱雞絲羹
功效:香辣開胃、驅寒祛濕
材料:雞肉400克,紅蘿蔔、薯仔各150克、洋蔥100克,青豆仁50克,蒜茸、辣椒絲、姜絲各10克,咖喱粉20克,鮮奶250毫升。
做法:雞肉洗淨切細絲,馬蹄粉芡拌勻,起油镬炒至剛熟就鏟起;紅蘿蔔、薯仔、洋蔥去皮切絲。起油镬下蒜茸、辣椒絲、姜絲炒香,濺入紹酒後下水1500毫升(6碗水量),滾後下紅蘿蔔絲和薯仔絲至熟,下雞絲、青豆仁、洋蔥、鮮奶、咖喱粉和适量食鹽少許、胡椒粉白糖,推入馬蹄粉40克拌均的芡,下少許生油便可。為3~4人量。
眉豆苋菜田雞湯
功效:祛濕熱、健胃進食
材料:眉豆100克、苋菜500克、田雞2~3隻(約250克)、蒜頭50克、生姜3片。
做法:眉豆洗淨、稍浸泡;苋菜洗淨;蒜頭去衣;田雞宰洗淨,去皮、内髒,切塊。苋菜和生姜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半小時,去渣留湯,放進眉豆、田雞再煲1小時。
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
功效: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
材料:木棉花20克,雞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生姜2片。
做法:各配料洗淨,稍浸泡,陳皮去瓢,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适量食鹽便可。
赤小豆粉葛鲮魚湯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鲮魚4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别洗淨,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淨,切塊;鲮魚宰洗淨,去髒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後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适量食鹽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