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都江堰青城山
遊都江堰青城山
來到四川,去了九寨黃龍,到了樂山峨嵋,就隻剩下都江堰和青城山了。四川朋友給我介紹說,從公元前256年建堰至今,都江堰已經為我們造福2200多年,如今還在繼續灌溉着川西平原的一千多萬畝良田。人類征服自然、開發自然的工程,不論從規模還是技巧上,沒有哪個能夠和都江堰媲美。因此,一定要到都江堰看看。
為了保證出發時間,導遊大清早就把我們叫醒,7點鐘就從成都出發到都江堰了。都江堰屬成都市管轄,位于成都西北大約55公裡,是一個地級市。四川曾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而今不一樣了,高速公路已經把成都和都江堰兩個城市連接在一起。
打小就聽說過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的故事,在很小時也到過都江堰一趟,但沒什麼印象,因而怎麼築得堰,怎麼分得流基本上是說不上來了。
車到都江堰(門票90元/人),一路跟着導遊,仔細聽着導遊的講解。先進了二王廟,後又到著名的安瀾索橋。安瀾索橋早已不是古代的索橋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現代工藝建造的新索橋,從遠處看甚是壯觀。橋長約200多米(自己估計,可能不準),走在橋上,晃晃悠悠,提心吊膽。站在橋中央,遠眺2300多年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心中油然湧現兩個字:偉大。在導遊詳細講解了都江堰的引流原理和調控方法後,僅僅是用“偉大”一個詞決不能表達我心中都江堰的情感。那工程的宏大,設計的精巧,還是讓我感到震驚。都江堰工程的運行機理,不是在江中築壩分流的引水工程,而是在江中順水作堰,利用河道河岸的地形和流體力學原理自動控制引水量、洩洪和排沙的。工程除了龐大的水網河渠之外,主要由渠首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三大部分組成。岷江水不管是輕歌曼舞,還是奔流洶湧,通過寶瓶口她便悠揚地分流到成都平原,灌溉萬頃良田,而砂石通過飛沙堰洩出。
在大學曾經學過流體力學,略知一點流體運動的原理規則。面對都江堰,我無法想象當時李冰父子是怎樣想到建設這樣一個都江堰,是如何計算這個工程,計算出開山口引流的地方。越是不知道,越是無法想象,也就越是不可思議。
來到“二王廟”,一坐具有千年曆史的古老建築,是曆史上官方祭奠李冰父子的地方。相傳,這裡最早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後于1500多年前,改為專門紀念李冰父子的祠廟。據《灌縣鄉土志》記載,“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祀李冰。絡繹不絕”。在這裡,可以詳細了解了都江堰的形成過程,也對治水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和八字格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有了深刻形象的理解。在這裡,我還見到了被供奉的李冰石雕像,那是人們在清理河道時發現的。
僅僅用了不到三個小時,我們就離開了都江堰,前往青城山。不到半小時就到了。青城山景區分前山和後山,我們參加的旅行團一般都是選擇前山。
進青城山門,步行15分鐘到達月沉湖。前山有上山索道,可直達上清宮。但索道在月沉湖對岸,遊人要想乘索道,必須先乘船過湖。真佩服過索道設計者的經濟頭腦!碼頭距對岸不足百米,船票10元,太貴了!下船再乘索道(往返70元,單程35元)到達上清宮。于是我明白了為什麼旅行社會選者這條路線,一是因為所需時間短;二是因為船票和索道費用不包含在所交的團費裡,因此,要走此路遊青城山,必須買這些票,而旅行社或是導遊便有了拿回扣的可能,真是“精明”啊!
下索道後,其實離上清宮還有一段距離。上清宮規模宏大自不必說,有前後幾層殿,均是古代所建,保存完好。從上清宮再往上是老君閣,好像是最高峰,由于擔心時間不夠,沒有上去。稍微休息後,步行下山。沿途邊走邊觀風景。可能是由于剛從九寨溝回來,雖然後來回想起來覺得青城山風景也不錯,但當時沒有什麼感覺,就覺得很一般。
下山途中先經過朝陽洞,也是一座觀,看上去年代較為久遠,破破朽朽的,傳說蔣介石曾在此避雨。再住下走又經過規模較上清宮更為宏大的天師洞以及天然圖畫。
下午6點多,我們就回到了成都,總的感覺是跟着旅行團,時間太緊,沒有體會旅遊的真正樂趣,真有些“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匆匆感覺。建議廣大驢友如果時間允許,還是采用自助遊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