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捂汗”治感冒,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傳統。小時候患了感冒咳嗽,媽媽也會用生姜、蔥白、紅糖,煮上一碗糖水,服用以後,蓋上被子,一出汗,第二天感冒就可以好上七七八八。但是現在出現了争論:感冒到底能不能捂汗?什麼時候可以用捂汗的方法呢?
許多現代醫學醫生認為,出汗是退燒果,并不是退燒的因。是因為退燒了才出汗,并不是出了汗才會退熱。并且捂汗還會導緻熱量的積累,并不利于退熱。那麼是不是這樣呢?是不是感冒就不能捂汗了呢?
當然不是。中醫也不是對于所有的感冒都采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使用發汗的方法有些類型的感冒反而會加重,因此捂汗也是分情況的,而不是像現代醫學非此即彼,非對即錯。
中醫講外感病的原因分為: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氣,正常情況下是自然界的氣候,當這六種氣候作用于人體,産生疾病的時候,就變成了“六淫”,淫就是太強了。我們常說的感冒,就是感冒邪氣的簡稱,感是感受觸及,冒是頂着、不顧的意思,就是感受了邪氣而發生的一些列疾病。
其中風寒邪氣使最常見的。當我們在炎熱的環境下大汗淋漓,突然進入空調房間,很可能觸及這種邪氣。如果風寒侵襲到了人的皮膚表層,便是患有了風寒感冒,人就表現出惡寒(就是躲在房間裡也會覺得冷)、惡風(躲在沒有風的房間裡便不覺得冷,遇到了風就覺得冷),這是兩個最重要的指标。古人總結為:“有一份惡寒,便有一分表證”,《傷寒論》第一條便講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就是風寒在表,表現出的一些列症狀。風寒感冒就是表證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發熱感冒風寒常見的症狀,并且一般也都會出現,小孩子容易出現高熱,而成年人則比較少見高熱。中醫認為的病機是風寒邪氣侵襲到了人的體表,使人體正常的氣不能出,不能動,因此郁在皮膚,而出現發熱,因為體内并不缺少水分,所以人并不覺得口渴。風寒侵襲到人體的經脈,經脈不通,不通則痛,因此會出現頭痛,脖子僵硬不舒,腰酸背痛,骨頭酸軟疼痛。
如果見到小孩子想要蓋被子,但是卻發熱,一般是風寒邪氣侵襲到了體表。這時候可以試試捂汗的方法,用适量的生姜與紅糖煮水,生姜可以發汗解表,散除存在于體表的風寒邪氣,并且可以止咳化痰,和胃止嘔,功效十分廣泛,作為一種食材自然也是十分安全。紅糖性溫,可以補中益氣,防止生姜發汗太多,并且配合生姜和胃氣。
如果不怕冷,但是又發燒,還出了很多汗,口裡面總感覺口渴,那麼這種情況是絕對不能用捂汗的方法,這樣不但不會散除邪氣,反而會加重症狀。《傷寒論》詳細論述了這種疾病:“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痫,時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這種症狀就是病情向裡傳,變成了陽明病,陽明病就是熱邪充斥人體,從而表現出的一些列症狀。後世總結為“口大渴、身大熱、大汗出、脈洪大”的白虎四大症,就是陽明熱證的代表方劑。如果捂了汗,反而加重了人體津液的丢失,陽明的熱便會更加旺盛,疾病可能會繼續變化。
除了風寒在表可以“捂汗”,風熱便不能如此,中暑則更加不能。很多人見到發熱便想到捂汗,因此産生了種種變證,反而加重了當時的疾病,因此很多人便認為“捂汗”就是流傳了千年的錯誤做法,反而被中醫如此看中,借此來諷刺中醫,甚至是诋毀中醫。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對于中醫的不了解。
最後發汗的程度是十分講究的,出的汗要微微濕潤皮膚,而且出汗要有一兩個小時,出完汗以後,要緩慢的把汗晾幹,切記不要在被風寒所傷。如果不汗出可以隔三四個小時在使用一次。因為感冒症狀繁多,非專業人事往往辯不清楚究竟是不是被風寒所侵襲,如果汗出以後感冒症狀仍然不緩解,應當及時需求專業人事幫助,切記以半知不解錯用方法。
即是汗出是退熱的結果,吃了感冒藥蓋上被子卻可以加速這種進程,這難道不是一種治療作用?風寒在表如果是服用退熱藥,可能會遷延病情,因為西藥的退熱藥,類似于中醫的白虎湯,可以清陽明的熱,反而導緻風寒邪氣向内侵襲。因此對于風寒在表,不妨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捂汗”的方式治療。#青雲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