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性
青少年期向青年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學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發展,往往顯得更加好動、好問、獵奇、執着。但由于心理的發展與之不相适應,思維的偏激性很大,學生往往處于一種“找不到正确的活動途徑、有勁無處使”的心理活動準備狀态。于是,千方百計地尋找他“使勁”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動,表現得很任性。具有這種逆反心理的學生,一事當前,無論其正确與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而道而行之;凡事,無論可行還是不可行,隻要他想幹,就幹,随心所欲,不考慮後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靜的思考。
2、社會性
現在的青少年對外聯系廣泛,信息來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識面也較寬,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鑒别能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合理的篩選。在對外開放,對内搞活的改革時期,一些人趁機搞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也給青少年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之産生消極情緒,而他們往往又由于理論修養不夠,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過于偏激,産生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決于社會和政治環境的影響。
3、感應性
人與人之間存在着互相感應的力量,而這種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所産生的感應作用,它對先進層來說是一種逆向拉力,對後進層來說是轉化的阻力,影響着兩頭,具有感應性。學生往往用聰明的大腦給老師挑“刺”,給學校挑“毛病”,甚至于發展到故意搗亂,以沖撞老師為榮。他們把老師、學校對學生的每一個要求都說成沒有必要,我行我素。這種逆反心理的感應性對班内影響很大,如不善加引導,會影響班級建設,妨礙學生的進步。
4、自發性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對社會存在的直接反應,它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個體間相互影響自發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産生一種抵解情緒造成的。沒有什麼人指使,也沒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往往不受約束,不聽勸告,一意孤行,隻圖痛快。有時看到别人那樣幹,也跟着幹,這一從衆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條件下自發産生的表現。
5、可變性
中學階段,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要求意識比較強烈,但他們的觀點、信念尚未形成或極不穩定,環境的誘惑力又是多種多樣,所以想獨立自主,一時還做不到。他們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隻要我們善于引導,是可以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實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學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處處都逆反,随着環境、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勢利導,逆反可以發生逆轉,具有可變性。
99熱心醫生溫馨提醒,家長要注意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幼稚向成熟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