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男子因拒絕和妻子過性生活而被判賠償妻子1萬歐元。與此同時,1/4的中國夫妻一個月卻連一次都沒有。本應親密的夫妻關系為何陷入“無性”尴尬?
法新社報道,法國普羅旺斯一家法院日前作出裁決,命令一個拒絕和妻子過性生活達數年的男子賠付妻子1萬歐元損失費。法院在判決書中說,“婚姻雙方之間的性關系是其互相愛慕的一種表達,是因婚姻而生的義務的一部分”,鑒于該妻子因無性婚姻而遭受痛苦,她應該獲得賠償。
何為“無性婚姻”
社會學家說,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無性婚姻也指男女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夫婦關系。一些人因種種不可抗力造成性功能喪失,一些人心靈受過重 大創 傷,還有一些人先天無性,此外還有一些人根本對性就不感興趣,或隻是希望組成形式上的婚姻。這樣一些人群自願組成婚姻,也叫無性婚姻。
資料顯示:1/4中國夫妻一個月1次都沒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帶領36名研究員,曆時一年,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在已婚或同居男女中,每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1/4(28.7%);在最近的一年裡,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占6.2%,中國是否即将迎來無性愛時代?
專家分析無性婚姻成因
鑒于上述驚人數據,嚴峻的婚後夫妻生活狀況成為很多醫學專家、社會學者關注的話題。他們總結,無性婚姻大概有下列幾種原因。
一、性知識的缺乏和性技巧的單一,比如不恰當的時間,或不恰當的地點,或單調的姿勢,乏味的氛圍;
二、環境的惡化與污染、食物質量的下降,引起人體激素分泌失調,進而導緻性沖動減弱;
三、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厭舊”,無性婚姻是再正常不過了。這個原因顯然看不出有任何辦法能夠有所改進,所以不免讓人有點絕望。
專家提示:幸福與否有待商榷 無性婚姻不利健康
“無性征婚”對于征婚者而言莫過于三種結果,兩個無性征婚者結合,婚後依然無性,卻幸福的生活;兩個無性征婚者結合,婚後由于彼此心靈上的和諧默契,使彼此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和諧,重新喚起情和性的需要,幸福的生活;而人們最不願看到的是兩個無性征婚者,在以無性方式結合後,其中一方在外界受到刺激,喚起對性的需要,然而造成家庭解體的悲慘結局。
這種在日常生活中關于“無性婚姻”的報道和關注時常有之,而在備受矚目的娛樂圈以及文學作品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這種表面上 完美 的“無性婚姻”不僅在中國存在,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是不難尋到。說到最着名的無性愛侶,可能都繞不開法國大哲學家薩特與着名女權主義者、《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這一對。他們相戀達50年之久,每天下午1點45分在巴黎着名的穹頂飯店共進午餐。但薩特卻在本能上排斥婚姻。波伏娃接受了這個事實,同時還要忍受薩特朝三暮四的花心。
這不是一段平等的愛情,而波伏娃本人也曾有過幾個情夫,雖然她一生永遠忠實地愛着薩特。這兩位哲學家是以常人罕見的精神與事業上的力量支持着他們關系的,然而即使如此,薩特念及他與其他女人的關系,仍然不免歎道:“不結婚的規則和結婚的規則同樣束縛人的手腳。”
那究竟“性”在婚姻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近代性學研究發現:性愛是巨大的鎮靜劑。做愛時,人體可釋放一種叫内啡呔的物質,它是一種天然的鎮靜、鎮痛劑,能給整個神經系統創造一種輕松、無慮的内環境,從而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使抗病能力得到提高。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如果婚姻無性,起碼對健康來說是一種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