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怎麼吃藥也控制不好。這不一定是藥物的原因,可能跟患者的服藥習慣有關。如果在錯誤的時間服藥,就不利于降壓藥發揮作用。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了解一下吧!
要掌握正确的服藥時間,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血壓規律。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血壓在24小時内具有“晝高夜低,兩峰一谷”的節律現象:即8:00~9:00,16:00~18:00最高;夜間睡眠時,血壓下降,淩晨0:00~3:00達到最低。一天裡血壓變化曲線像一個勺子,叫做勺型血壓。根據這個規律,讓降壓藥的起效時間與血壓波動的高峰期基本同步,就能使藥物産生更好的降壓效果。具體來說,對于勺型血壓患者當遵循以下幾點:
1、一天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藥(包括控釋片和緩釋片),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美托洛爾緩釋片、培哚普利、缬沙坦、氯沙坦、福辛普利、貝那普利等,多在早上7:00服藥。飯前飯後均可,建議在進食前服用。
2、一天服用2次的中效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緩釋片、依那普利、非洛地平(波依定)、美托洛爾等,早上7:00和下午15:00服藥為好。
3、一天服用3次的短效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第一次清晨醒來服,第二次中午13:00點服,最後一次下午18:00之前服。
4、還需要提醒的是,勺型血壓患者切忌睡前或者夜間服用降壓藥,避免血壓過低導緻組織灌注不足,從而誘發缺血性腦卒中。此外,利尿劑如氫氯噻嗪應在早上服藥,以免晚上服用造成夜尿次數增加, 影響睡眠。
此外,有部分患者的血壓波動并不典型,夜間血壓下降幅度與白天相比不足10%,被稱為非勺型血壓;還有更少部分患者出現夜間血壓無下降或者反超白天的情況,被稱為反勺型血壓。一般來說,非勺型或者反勺型血壓的患者往往提示存在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引起夜間血壓持續升高,會對腦、心髒、腎髒及大血管造成危害,因此要密切控制夜間血壓。此類患者需要使用長效降壓藥物,應在晚上8點或睡前服藥。
患者最好做一個24小時血壓監測,根據血壓波動類型來确定服藥時間,一般選擇在高峰前1~2 小時服藥。患者也可以在一天中選擇4個時間點,每6小時測一次血壓,連續測3天,就能夠大緻掌握自己血壓波動的情況,由此可以推斷出恰當的服藥時間。
吃降壓藥時間因人而異
很多高血壓病人都認為每天的降壓藥是越早吃越好。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内科、高血壓研究室陳魯原主任醫師介紹,對于大多數高血壓病人的确是越早吃越好,少數病人并非這樣。每個病人都要根據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掌握好吃藥時間。
人體的血壓變化在一天中基本遵循“兩峰一谷”的規律。第一個血壓高峰是上午6點至12點,第二高峰是下午4點至6點,血壓低谷則出現在晚上睡着後。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早晨醒來後會出現血壓的迅速升高,這被稱作“晨峰現象”,對于這些病人每天的降壓藥是越早吃越好。少數高血壓病人情況相反,是夜間入睡後血壓升高,白天則血壓相對平穩,對于這部分病人降壓藥應該放在晚飯後吃。
吃短效降壓藥不如選長效降壓藥
有些高血壓病人認為短效降壓藥比長效降壓藥好。建議吃短效藥不如選擇吃長效降壓藥。他解釋說,短效降壓藥需要每天吃三次,每次服用都會引起血壓的一次波動,長此以往對心腦血管系統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短效降壓藥需要每天吃三次,對服藥者的要求也比較高。目前高血壓病人中一部分是中青年,他們的工作很忙碌,一忙就忘記吃藥了。另一部分是老年人,他們的記憶力比較差,也常常會忘記吃藥,或是吃了卻想不起到底吃了沒,這樣便會造成漏服、多服、錯服,這些都不利于血壓的控制。
血壓平穩也不能停降壓藥
堅持服用一段時間降壓藥後,會有部分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得很好。這時候,有的人擔心長時間用藥會産生依賴性,或擔心藥物副作用,而自行把降壓藥停了下來。醫師認為,這種做法不可取。在輕度的高血壓病人中,有20%—30%的人在血壓控制後也許可以停藥,但這并不能保證血壓就不會反彈。
對于高血壓病人,一般建議要終生服藥。如果血壓控制得很好,醫生在進行評估後,可能會把病人的藥量減至很低,比如每天半粒,甚至隔天吃半粒,而不建議病人完全停藥。在臨床中他們曾遇到過有病人自行停藥後不久就出現腦中風了,高血壓病人自行貿然減藥、停藥會增大誘發心肌梗死、腦中風的風險。
小提示:在家量血壓有講究
很多高血壓病人家中都備有血壓計,經常給自己量量血壓是個好習慣。不過在家量血壓也有講究。
醫師建議,對于血壓不穩的病人,最好每天早晚各量一次。早上并不建議還沒起床就躺在床上量,這時量的血壓可能會偏低,最好選在吃早飯前量;晚上的那次血壓最好選在吃過晚飯、沖完涼,準備上床前量。每次量血壓都要量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如果某一次與其他兩次的結果相差太大,則不要這次的結果,隻用其他兩次結果的平均值。對于血壓已經控制得很好的病人,陳魯原建議他們可以一周量一次即可。
在家中測量的血壓值最好用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每次去醫院就醫時可以提供給醫生看,醫生調整用藥時可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