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人們的健康心理狀态,必須要進行心理保健。心理保健可以通過心理衛生科普宣傳、講課及定期心理咨詢等方法進行。心理保健應注意下列兩個方面:
1、心理保健原則:注意四個原則。
1)保持自我意識良好 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對 我的認識。自我意識良好的核心,就是做到自知和自愛。自知就是通過自我觀察、自我評價,來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實水平,對各種行為都要量力而行。自愛就是愛惜自己,保護自己,重視自己。 真正做到自知和自愛,在實際生活中應注意下面幾點。
①通過和别人比較來培養自知力,但絕不應把這種比較作為衡量自己的唯一尺度。
②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多多接觸人和事,認真積累生活經驗,從而體現現實中自己的品質與才能。
③認真對待自己的功與過。
④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應該随時調整,否則易産生挫折感或自悲心理,這是對心身健康不利的。
2)保持社會功能良好。 所謂社會功能良好,即為對社會适應自如。
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與人交往時還應注意:真誠的鼓勵和贊美,而不是阿谀逢承;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善意的指正;尊重别人人格,不把意見強加于人。
4)要積極參與勞動實踐。 勞動促進個體的發展包括軀體和心理兩方面。通過勞動實踐從而保持和現實的緊密聯系,通過勞動實現理想,糾正不切合實際的空想,并在勞動中增進人們的友誼。勞動使人消除不必要的憂慮和擺脫過分的自我注意,使生活内容豐富而充實。勞動的成功與成果,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因而對生活充滿信心。
2、心理調節 生活中矛盾和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應,主要是情緒反應,所以心理調節和控制的最基本點,可以說是調節和控制情緒,使之推遲發作或發作适可而止。但這種調節又與個體對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以及自我評價密切有關。
因此,學會善于掌握自我,善于控制和調節情緒,對适應社會發展、維護心身健康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情緒活動可以說是心理刺激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份。人的任何活動莫不以情緒為背景,伴有情緒色彩的。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健康的情緒生活。要注意情緒表現的适當性及情緒的緊張适度。情緒的适度緊張不僅使人們生活富有節奏和情趣,而且能高效地發揮人們的潛能,從而獲得心身和諧和心理健康。情緒的表現适當是該哭就哭,該笑就笑,而不要無限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此外,培養樂觀的态度、幽默感,都能保持自我感覺良好,及時緩解心理緊張。
心理調節是通過正确的認識和評價個人所處的環境,盡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個人能力能改變的現實,從而去良好地适應,并使情緒積極而穩定,保持自我意識良好,達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