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美食
/
味美可口薩其馬 薩其馬名字的由來
味美可口薩其馬 薩其馬名字的由來
更新时间:2024-08-10 13:12:35

  薩其馬原本是滿族祭祀的祭品,《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薩其馬乃滿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和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随着清朝的建立,薩其馬也跟着入關,由北向南,傳遍全國,成為了一種民間流行食品。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了解一下吧!

  關于薩其馬名字的由來,有多種傳說,其中有兩個版本比較典型。“版本一”充滿了民族情緒。相傳清代廣州某将軍姓薩,他特别喜歡騎馬打獵。每次打獵歸來都要吃點心,而且要求不能重樣。一次,背負沉重創新壓力的廚子,不小心将蘸了雞蛋清的點心炸碎了。可是此時,将軍已經在催着上點心,他隻好端了上去。原以為會被責罰,不料将軍吃了贊不絕口,還問這種點心叫什麼名字?廚子随口說“殺騎馬”,後來這道點心的名字被寫成文字,便成了“薩其馬”。

  這個傳說版本很有中國特色,其中“歪打正着”的情節反映出一種投機心理,為市井小民喜聞樂見;而身受滿清壓迫,無力抵抗,内心依然憧憬着“殺騎馬”,這體現出了當時民間的仇恨情緒;滿清将軍被詛咒還不知道,欣然接受并且還去傳播“殺騎馬”。這段情節反映出小民身上阿Q式的報複心理……

  版本二,其實薩其馬的來曆很簡單,它是滿語的音譯,乾隆年間《禦制增訂清文鑒》中說得很明白。在滿文中,薩其馬是由胡麻及砂糖制成的一種小吃。由于在漢文中要找個詞來翻譯很困難,于是直接音譯為“沙其馬”……後來漸漸約定俗成,寫成了“薩其馬”。

  雖然哪種版本是正确的,一目了然,不過口頭傳播中,相信“殺騎馬”會更有生命力,因為它的“文化元素”更豐富。美食好吃,而研究美食中的文化元素,常常會很有趣。

  薩其馬以其松軟香甜、入口即化的優點,赢得人們的喜愛。滿族入關後,薩其馬在北京開始流行,現在,薩其馬作為滿族饽饽的美味,已經從北方傳遍了全中國。但它所含熱量較高(脂肪含量約54%或一件約200卡路裡)。縱然薩其馬味美可口,但仍應為健康着想而盡量少吃。

  家庭自制沙琪瑪

  材料:高筋面粉200克 / 發酵粉 1小勺/ 雞蛋 3個/ 水 20cc左右/

  糖水材料:砂糖 150克/ 麥芽糖 150克/蜂蜜15克 / 水 40cc 左右/

  其他:葡萄幹等。

  做法:

  1、将面粉、發酵粉、雞蛋加水混合攪拌,然後在案闆上揉成面團,醒10分。撒上面粉防粘,用擀面杖擀成面皮,向中心折疊(折成4折)。用刀切成細面條狀,再加面粉将面條播散,然後放入油鍋炸(中火)。建議多炸一會會更脆,炸好後撈起瀝油,待用。

  2、将糖水材料放入鍋裡用中火熬,直至可以拉出絲來為止。

  3、将炸好的面條放入熬好的糖水裡攪拌,同時加入葡萄幹等。攪拌均勻之後,放入塗過油的盤子裡,用手壓緊壓平。完全冷卻後,切塊裝盤即可。

  特點:口感綿甜松軟,色澤金黃,甜而不膩,入口即化,味道香濃。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