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書生,這位書生呢,為人很幽默,說話也很委婉,旁人都管他叫滑稽才子,他很有才華,但是又很滑稽很搞笑。
古代的時候的書生,都以參加科舉考試 考取功名為志向,因為有機會可以當官,當然孫山也不例外。這年孫山動身離開了家鄉,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跟他一塊的還有同鄉的另外一個書生。
科舉考試結束後,官府貼出了榜文公布了排名。孫山就跟同鄉一塊去看榜,兩個人擠過人群,開始在這榜單上尋找自己的名字,結果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終于在榜單的最後一個角落,看到了孫山的名字。雖說是上榜的最後一名吧,但是總算是上榜了。
上榜就意味着考中了,日後就可以得到朝廷的任用,就有當官的機會,雖然說是榜上倒數第一。但是那時候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參加科舉考試,最後才選取了一小批人,就類似于一個崗位上萬人去應聘考試。
孫山一看榜上有名字就行了,長出一口氣道,還好還好,總算沒有落榜。他轉過身看到自己的同鄉正在唉聲歎氣,同鄉對孫山說:“ 孫兄,恭喜你呀,你考中了,可惜我卻沒有考中。”孫山有點不好意思,他安慰同鄉說:“ 哎呀,無妨無妨,今年不成可以下一次再考嘛,走吧我們回鄉去吧。”同鄉卻搖了搖頭說:“孫兄啊,你還是自己回鄉吧。我打算暫時留在京城,在這裡尋訪名師,寒窗苦讀。我什麼時候考中了再回去吧,要不沒臉見家人呢!”孫山歎了口氣,拍了拍同鄉的肩膀說:“好,我佩服你的毅力,如此一來, 我便先回鄉去了,你且好自為之吧。”
那麼,為什麼孫山不跟他的同鄉一樣,也在那繼續苦讀,考個更好的名次呢?他不想再往上升嗎?其實,在當時,通過科舉考試就是個階梯,榜上有名了,就有了當官的資格,并不是說下一次再考個更高的名次,他就能當更大的官。科舉考試就是把這批人選取進來,除了狀元、榜眼、探花這前三名,或者說是一甲進士,他們分的官職不太一樣。但是總歸今後你怎麼樣,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
兩個人各自告别,孫山回了住處整理行囊,
不久就返回了家鄉。家鄉不少人都聽說他考中了進士,紛紛前來向他賀喜。賀喜的人當中就有他那位同鄉的父親,這位老父親一見到孫山就拉起他的手問道:“哎呀,孫才子啊, 我兒子和你一起進京趕考,怎麼隻有你回來不見他回來呀?”
孫山一看是同鄉的父親,有些不好意思,他不想在衆人面前直說同鄉沒考中,想給同鄉留些面子。于是含糊其辭的說:“那個啊,老伯,我歸鄉心切呀,我想回來的早點,所以呢,就回來的就是快一些。令郎在京城還有些事情要辦,故此要再待一段時間。”同鄉的老父親繼續問:“那不知我兒子考中了沒有啊?”孫山更不好意思了,他左右看了看,趁着身邊沒人。他說道:“那個老人家,令郎考的比我稍差一些。”
這位老伯見孫山一直繞彎子,便有些生氣了,他說道:“你就直接告訴我他考中了沒有
”?孫山說:“他比我考的稍差些。”老伯繼續問:“這是什麼意思,他的名次如何呀?”
孫山見瞞不過去,于是把這位同鄉的老父親拉到了一邊的角落,委婉的說道:“老人家,我呢 考的是科舉的最後一名,倒數第一,令郎呢,還在我的名次後面。”
同鄉的父親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的兒子沒考中。孫山又告訴他說,他的兒子待在京城就是要繼續苦讀,來年再考。
聽了孫山所訴,這位老父親算是松了口氣,他感謝孫山給自己的兒子留了臉面。随後便回家去了,第二年,孫山的同鄉經過苦讀也考中了進士。他返回家鄉之後,他的父親才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其他人。
從此也就有了“名落孫山”這個成語,意思就是說孫山已經考了榜上最後一名,可是還有人沒上榜。形容考試沒考中,比如說考大學名落孫山了,比如去公司應聘沒被錄取,比如沒考上理想的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