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一:
剛過“而立”之年的某出版社美術編輯郭先生,雖說工作、生活都還算過得去,但地位、收入都較平平。他不甘心,四處活動,做了好幾個兼職,集藝術學校美術教師、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美展中心顧問等于一身,一個星期幾頭跑,名聲大了,腰包鼓了。正當他春風得意之際,身體向他抗議了,他用一個字來概括:累!每晚回到家裡,覺得骨頭都要散架了,一上床那些莫名其妙的夢便來煩他。
個案二:
林女士已近40歲,典型的辦公族,最怕夜晚來臨。因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她成了沒有睡眠的人,幾乎用盡了除藥物以外的所有土法洋方,也未能解決失眠問題。不僅如此,食欲下降、神經衰弱、性欲減退等症狀也相繼趕來湊熱鬧,去醫院又查不出什麼問題。
那麼,郭先生與林女士到底怎麼了?原來他們得了一種時髦病,究其“元兇”乃是超負荷工作導緻的過度勞累,被歐美醫學專家命名為“過勞傷害”。這種"過勞"既有精神上的,也有體力上的,或是兩者的結合,正在成為新世紀的災難,其中一些人甚至因之而死亡,謂之“過勞死”。其實,類似的病例并不罕見。國内一份涉及1179人的調查資料顯示:66%的人有多夢、失眠、不易入睡的現象,62%的人經常喊腰背酸痛,57%的人訴說記憶力明顯減退,48%的人脾氣因焦慮而變得暴躁。另一項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因過勞而引起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已達到10%-20%,在辦公族中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公務人員、演藝人員等。
人類為何會與“過勞傷害”或“過勞死”結緣呢?科學家歸咎于以下諸方面因素:一是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社會競争的加劇;三是人們錯誤地認為不加班或休假是工作态度不積極的表現,進而影響到工資待遇與晉升,因而不得不以健康為代價拼命工作。日本綜合心理教育研究所佐藤宏博士的分析非常中肯:“信息技術革命是向未知的挑戰,它伴随着不安、焦慮急躁和過度的精神緊張,其結果是工薪族在這種壓力下身心疲憊,精力受到極大的消耗,如果這種壓力持續下去,會使憂郁症加重,甚至導緻自殺。”特别是那些隻知消耗不知保養的人,或者事業心特強被稱為“工作狂”的人,以及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很健康的人,更容易成為上述因素所導演的“過勞死”悲劇中的“主角”。
由此看來,“過勞傷害”絕非“不足為慮”的“疥癬之疾”,乃是人類健康的“達摩克利斯劍”,應該引起辦公族的高度重視,并将其置于與其他疾病(如心髒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預防。下面就是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應該采取的若幹對策:
招式一:按生物鐘規律作息
所謂生物鐘,是指人體内各個器官所固有的生理節律。人體内的生物鐘約有100多種,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協調各器官的功能,并規範着人的活動,如睡眠與覺醒、記憶與思維的漲落、體力與精力的興衰等。一個人隻有按照自身的生理節律來安排作息,絕對不能違反、幹擾這種節律。例如,晚上10點準時上床入睡;早上6點左右起床;7點進早餐;9-11點精力充沛、記憶力強,是你工作或學習的大好時機;12點進午餐;而下午1-3點體溫下降,荷爾蒙水平趨弱,人需要放松,最好午睡半小時;3-5點乃是繼上午9-11點之後的又一個精力與體力的高峰期;6點左右進晚餐;7-9點的記憶力最佳,是一天中第三個學習或工作的黃金時間段;而10點又到該入睡的時候了。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則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憊不堪。總之,你務必要記住科學家的名言:順生物鐘者昌。
招式二:強化三餐營養
足量且平衡的營養是辦公族保持旺盛精力抵抗疲勞的又一“秘密武器”。人體對養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與礦物元素五大類。這就要求我們在安排一日三餐時,一要品種多樣化,二要各品種之間的比例均衡,偏廢不得。當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則的前提下,根據各個年齡段的生理特點對營養物質作出某些調整,以便更好地為健康服務。如20-30 歲期間增加鐵、鎂等礦物元素以及維生素C的攝入量;30-40 歲期間增加葉酸與鈣的攝入量;40歲以上除繼續增加鈣、鎂以及維生素的攝入外,尚應注意補足硒、硼等微量元素和優質蛋白。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硒的藥物制劑,或者精氨酸、鳥氨酸等氨基酸制品。但鐵元素例外,應當适度限制攝入,以免鐵質過多危害血管與心髒。至于具體食品,美國營養學家建議你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忘記雞肉、豆類、菠菜、魚類、草莓、香蕉、燕麥片、海帶、脫脂酸奶等幾種,因為它們富含能量,能幫助你避免過勞傷害,保證機體這台發動機高效率運轉。
在與“過勞傷害”作鬥争的過程中,你不要忘記中醫藥這支頗有戰鬥力的“友軍”,它們可在相當程度上幫你一把。中醫藥既可單獨“作戰”(純中藥制劑),也能充當“配角”(食療),任你“調遣”(選擇适合你的形式)。
抗疲勞散人參90克,刺五加150克,五味子140克,茶葉180克。共研細末,制成散劑,每日2次,每次5克。宜于任何一種過勞。
黃芪雞黃芪30克,陳皮15克,肉桂12克,公雞1隻。中藥用紗布包好,與公雞一起放入鍋中,小火炖熟,食鹽調味,吃肉喝湯。
補中益氣粥人參3克,當歸12克,黃芪20克,陳皮、白術、苡仁各15克,粳米100克。中藥加水小火煎熬過濾,取汁液,反複共3次,再加入粳米煮熟為粥食之。
以上2款宜于軀體過勞、體力下降者調養。
甘麥大棗粥
甘草10克,浮小麥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中藥水煎過濾,取汁液,反複3次,加入粳米100克煮粥食之。
逍遙粥
當歸15克,熟地20克,柴胡、苡仁各10克,茯苓、白術、芍藥各12克,粳米100克。按上法煮粥食之。
以上2款宜于精神過勞者調養。
蟲草鴨
冬蟲夏草10克,老雄鴨1隻。将蟲草放入鴨肚中,加水炖熟,調味食之。
八珍雞
人參3克,靈芝5克,當歸12克,陳皮、白術、甘草各10克,公雞1隻。将人參、靈芝塞入雞腹内,其餘中藥用紗布包好,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炖熟,食鹽調味食之。
以上2款宜于身心皆疲且反複感冒者調養。
招式四:主動尋求快樂
過勞不僅是體力不濟的表現,失望、焦慮、恐懼、神情沮喪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心理性過勞就是如此。南斯拉夫醫學博士波卡斯為此所奉獻的“錦囊”是多笑。他認為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劑”,10分鐘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鐘,男子每天應笑14-17次,女子應笑13-16 次。當然,這種笑應是發自内心,自然而坦誠。因此,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相聲、小品、富有喜劇色彩的影視節目,主動求樂。
招式五:堅持合理運動
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鐘,或一星期進行3-4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30分鐘,都是必要的。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感到運動後更為疲勞,這正說明你的機體需要調整,堅持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适應,體能會逐漸增加,抵抗疲勞的能力會得到強化。
招式六:學會主動休息
列甯有一句名言: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這句話精辟地概括了休息與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也是現代人拒“過勞傷害”于體外的“靈丹妙藥”。
什麼叫“會休息”呢?現代科學賦予的含義是主動休息,即在身體尚未出現疲憊感時就休息。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才休息的被動休息法有着質的進步。科學實驗證明,人體持續工作愈久或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産生的“疲勞素”就愈快、愈多,消除的時間也就愈長,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傳統休息方式效果差的奧妙所在。主動休息則不同,不僅可保護身體少受或不受"疲勞素"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其一,重要活動之前抓緊時間先休息一會兒。如參加考試、競賽、表演、主持重要會議、長途旅行等之前,應先休息一段時間。
其二,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星期天應進行一次“整休”,輕松、愉快地玩玩,為下一周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進餐和睡眠以外,還應明确規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數、時間與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變或取消。
最後,重視并認真做好工間休息,充分利用這段短短的時間到室外活動,或做深呼吸,或欣賞音樂,使身心得以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