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南方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馬齒笕和苋菜這兩種菜類,這兩種菜都是十分好的菜,很多人會把這兩種混淆,那麼這兩種菜都有什麼區别呢?
馬齒苋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花無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黃色,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藥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蒴果卵球形,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營養成分,每100克馬齒苋鮮嫩苋莖葉含蛋白質2.3克,脂肪0.5克,糖類3克,粗纖維0.7克,鈣85毫克,磷56毫克,鐵1.5毫克,胡蘿蔔素2.23毫克,維生素BI0.03毫克,維生素E0.11毫克,維生素P0.7毫克,維生素C23毫克。此外,還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鉀鹽及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堿等成分。馬齒苋對大腸杆菌、痢疾杆菌、傷寒杆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對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強,所以.馬齒菜适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腸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輕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馬齒苋中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以及蘋果酸、檸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抑菌試驗:對大腸杆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别對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強。
苋菜
苋菜為一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幼時有毛或無毛。
苋菜葉片卵形、菱狀卵形或披針形,長4-10厘米,寬2-7厘米,綠色或常成紅色,紫色或黃色,或部分綠色加雜其他顔色,頂端圓鈍或尖凹,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無毛;葉柄長2-6厘米,綠色或紅色。花簇腋生,直到下部葉,或同時具頂生花簇,成下垂的穗狀花序
花簇球形,直徑5-15毫米,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透明,頂端有1長芒尖,背面具1綠色或紅色隆起中脈;苋菜花被片矩圓形,長3-4毫米,綠色或黃綠色,頂端有1長芒尖,背面具1綠色或紫色隆起中脈;雄蕊比花被片長或短。胞果卵狀矩圓形,長2-2.5毫米,環狀橫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
苋菜的種子近圓形或倒卵形,直徑約1毫米,黑色或黑棕色,邊緣鈍。花期5-8月,果期7-9月。[1]
苋菜根較發達,分布深廣。莖高80~150cm,有分枝。葉互生,全緣,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平滑或皺縮,長4~10cm,寬2~7cm,有綠、黃綠、紫紅或雜色。花單性或雜性,穗狀花序。
苋菜莖葉作為蔬菜食用;葉雜有各種顔色者供觀賞;根、果實及全草入藥,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熱的功效。
苋菜能補氣、清熱、明目、滑胎、利大小腸,且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可起到促進作用,并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還具有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含量并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等功能。也可以減肥清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
由此可見,馬齒苋藥用價值更高,而苋菜的食用價值更高,比較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