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炒肝的做法大全?炒肝做法:1、将肥腸處理幹淨,放入鍋中,加料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蔥、姜,煮30分鐘,撈出晾涼,切小段;,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老北京炒肝的做法大全?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老北京炒肝的做法大全
炒肝做法:
1、将肥腸處理幹淨,放入鍋中,加料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蔥、姜,煮30分鐘,撈出晾涼,切小段;
2、将豬肝切薄片,用清水反複沖洗至無血污,放入剛才煮肥腸的鍋中煮熟,撈出;(
3、鍋中倒入開水,放入肥腸段、炒肝片;
4、一小碗幹澱粉加少許水攪成糊狀,加老抽上色、生抽、鹽、糖、雞精調味(可加少許幹黃醬調汁),倒入鍋中,調成糊狀,多撒些蒜末出鍋即可。
提示:
沒有吃過北京炒肝的人一般很難理解炒肝是個什麼東西,所謂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來的,而且除了肝,還有肥腸,肥腸一般還比肝更多一些。但是我覺得最後放澱粉,因為比較濃稠,要不停攪拌,還是挺有“炒”的感覺的;
“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這是炒肝在京城流傳的一句諺語,炒肝是獨具北京風味的特色小吃。它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以豬的肝髒,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并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塊吃,但現在吃炒肝早已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到了北京,叫上一碗炒肝兒,不是小看您,如果不說,保不齊您還真的會在碗裡劃拉肝兒吃。其實,真正的炒肝兒轉着碗邊喝到嘴裡的。肝尖的滑嫩、肥腸的鮮美,芡汁的濃郁,一切就盡在不言中了。
說起炒肝,那是1862年,也就是清朝同治元年有一家兒叫“會仙居”發明的,這家兒的老闆,在“白湯雜碎”基礎上,去掉心和肺,并勾了芡,流傳至今。當時,還有句為“會仙居”編排的歇後語,叫“會仙居的炒肝——沒早沒晚”,這是說會仙居的炒肝價廉物美,營業時間長,從早到晚兒,随時去都能吃得滿意而歸;另一句是由炒肝引出的歇後語挺有意思,也挺形象,叫“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這句就不用解釋,您也明白。
據說,三十年代,還有天興居的炒肝店開在“會仙居”對面。由于選料精良、用口蘑湯調汁,味道甚佳,生意漸漸的蓋過了“會仙居”。解放後,天興居和“會仙居”合并,用現代當口的話就是行業改組,天興居吞并了“會仙居”,就隻剩天興居這一家兒招牌了。
說起北京的小吃,有兩樣是最名不副實的了,一個是“驢打滾”,另一個就是今兒咱們說的炒肝了。吃過炒肝的主兒都知道,炒肝的主料是豬大腸,肝兒不過是點綴而已,而且從備料到給您端上桌兒,壓根兒就沒炒的過程,完全是煮出來的。不過,有人說過,“炒”是從滿語音譯而來的,滿語的“炒”翻譯成漢語就是煮,人家還舉了例子說,京城的糕點鋪“炒紅果”的“炒”也是同樣的意思,不由的您不信。
要說炒肝兒的做法挺簡單,把洗好的肥腸切段煮熟,出鍋前時加入肝片、味精、醬油、醋、水澱粉及蒜泥等,具有湯汁油亮、蒜香撲鼻、肥而不膩、稀而不澥的特點。因為蒜泥很細,故有“吃蒜不見蒜”之說。吃的時候,一手托着碗底,轉着圈嘬,雖說動靜不雅,但周圍人都這麼幹,您也就不出奇了。您要是悄沒聲兒地悶頭吃,反倒顯得格格不入了。就好比到天體浴場,人家都光不出溜的一絲不挂,您老人家穿着衣服在哪兒溜達,合适嗎!肯定是您有病。
據說,最初的炒肝兒是不勾芡的,老北京的歇後語就有“炒肝兒不勾芡--熬心熬肺”;等炒肝兒出名了,沒了心、肺,嘲笑别人時就又多了:你這個人真是炒肝兒,後半句想必你也知道了;而對那些互相殘害的人又有“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的諷刺。
說起炒肝,不能不說,這道小吃總的原料–豬。又掏心又掏肺,最後連肝都掏給您了,真是無私奉獻,連個好聽的歇後語都沒有?大概是當年見到美女就想掏心掏肺,這心肺想是當年掏的次數太多不值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