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報道稱,基本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原生态的家庭中找到症結所在,所以,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這些話千萬别說。比如“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幾個家長争相給孩子買禮物或零食,然後追着孩子問“喜歡爸爸還是媽媽”、“爺爺對你好還是外公對你好”,或者誘惑孩子“要是周末陪奶奶,就買新衣服”……長輩們的話也許是開玩笑,可孩子心中可能已經埋下不當的種子。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成年人的言行影響。首先,長輩們的相互比較,會讓孩子變得傲慢自負,産生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膨脹和自我為中心思想,導緻日後的人際交往中,不能正确定位、甚至不斷碰壁。其次,這種比較,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在利益之間進行投機選擇。甚至有研究發現,從小就會讨巧的孩子,長大了在婚姻情感中也會過分強調利益,更容易出軌、花心。最後,過度的關愛和給予,會讓孩子輕視别人的付出,不懂得感恩和珍惜,更不懂得照顧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們有必要認識到,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要盡力保護孩子的純真。單純和誠實,是孩子學習所有美德的基礎和起點。如果希望孩子做什麼,不要以禮物等物質誘惑,而要通過情理說服孩子。
此外,家人之間态度要一緻,不能互相埋怨、說壞話。如果發現孩子被其他長輩“争寵”又不方便明确勸阻,則要及時參與進來,引導孩子用公正、合理的方式來做選擇。比如告訴孩子“爺爺和外公都很想你,我們可以輪流去看望他們”,同時讓孩子明白,不能把禮物貴賤當成評判人的标準。
和孩子交流也是有技巧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産生巨大的影響。有一項報道稱,基本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原生态的家庭中找到症結所在,所以,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下面這些話也千萬别說。
1.“這孩子真漂亮啊”
不知何時開始流行的,見了女孩就是美女見了男生就是帥哥,這話是好話大人孩子都愛聽,有些說的時候真的是發自肺腑由衷的贊歎,但面對并不出彩的孩子,有些就是敷衍了,孩子可能還好旁邊的父母們可聽得出。一直認為孩子沒有美醜之分,都是可愛的,但漂亮和一般還是有的,既然孩子不能讓你覺得真漂亮,不如說真可愛真好玩,或者就具體點衣服真好看,發型真漂亮啊等等,骐爸還時常見過,有兩個孩子在一起,一個很漂亮一個一般點,也誇“這孩子真漂亮啊”轉過頭“你也很漂亮啊”,‘也’和‘很’就真的值得回味了,結果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都很尴尬,誇孩子是要肯定的,對孩子也是有利的,但無論你怎麼誇請一定要由衷的,如果不能發自肺腑就不要敷衍。
2.“你看看人家多懂事,多聽話。”
孩子們的成長速度各不一樣,長處和短處也各不一樣。所以不能和别的孩子做比較從而嘲笑自己的孩子,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發現孩子做的好的事情上,表揚和鼓勵他。
3.“不要妨礙媽媽。”
孩子小時候總是喜歡黏着媽媽一起玩兒,但是媽媽卻似乎總是有忙不完的事兒。于是我們經常會對孩子發脾氣,“去幹你自己的事”“去拿玩具玩。”但是要知道孩子過了3周歲,就想幫助媽媽做什麼;要理解孩子的這個欲望,如果真的很礙事,求得孩子的原諒,告訴他媽媽确實着意做完這些事情。
4.“煩死了!”
大人們忙,也有很多壓力,還會有很多不開心的事,不自覺的會對孩子說,這使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話很不重要;或者是感覺到自已是個沒用的存在。孩子是看見什麼學什麼,要想孩子學會心平氣和地說話的方式,首先父母自己就要這麼做。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這樣做了。
5.“再有這樣的事情我就不客氣了!”
無論何時孩子的成長都會伴着錯誤失誤,甚至每天都有,這樣說會使孩子産生好奇心,孩子想知道我真的這樣做了父母會對我怎麼樣。等到他再次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父母不能對他怎麼樣,隻能削弱父母的威信。
6.“你現在多大了?還這樣!”
孩子正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難免犯錯和好動。但是我們要理解,不能用要求成人的方式來要求孩子。要求他一動不動地坐一個小時以上,也是一個過分的要求。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椅子上,有時也做不到。他或者是盤腿、或者換換姿勢、動動這個、動動那個,父母完全按着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完全忘記了讓孩子做那種成熟的動作是多麼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