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本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原則,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在孩子3歲前就開始陪伴孩子上各類早教班、參與形形色色的技能培訓,認為這樣才能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對孩子的智力進行充分開發。但是心理學家認為,其實充分接觸大自然、親密和諧的家庭關系與循序漸進的養育節奏,才是孩子早期成長的三大重要前提。
一、自然環境:增添智慧與靈性
中國的家庭缺少庭院,但為孩子準備一個模拟的小自然環境是可取的,有陽光、星空、清潔的水、植物、自然的風與晨露,家具多用自然的材料,如木、棉麻、沙石等。孩子在孕育的時候,母親的子宮是自然進化的産物,但母親的心态、情緒、思想、行為、飲食或許已經完全社會化或者人文化了,作為對自然信息的補償,一個懷孕的準媽媽可以多親近大自然,閑暇的時候到郊外呼吸一下泥土與青草的芬芳,沐浴一下陽光與輕風,感受一下被自然懷抱的舒适是非常必要的。
懷孕的母親保持一種輕度愉悅的心态,不是喜悅與高興,是一種吻玫瑰花般,深呼吸後的恬淡、舒展、滿足的感覺。因為母親的心跳是孩子生命的律動,興奮與悲傷這樣過大的情緒都會讓胎兒不安。生命與自然是一體的,在生命誕生與形成的初期階段,嬰幼兒的知覺與大自然是互相開放與連接的。所以,孕育中的母親、3歲以下的孩子多與自然接觸會給孩子增添智慧與靈性。
二、母嬰關系:決定孩子的基本内心結構
家庭的人際關系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大環境,首先是母嬰關系,母親與孩子親密互動的行為方式決定孩子成年後的基本内心結構,很多心理與情緒的問題可能根植于早年孩子與母親關系中的挫敗、創傷與缺失,無條件地接納、溫暖、關懷、照料是重要的。母親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正是孩子與外部世界建立良好關系的心理基礎。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足夠的相處時間乘以相處時投入的情感,兩者缺一不可。2歲以下的孩子母親需要更多時間陪伴在他的身邊,除了愛與無微不至的關照,感恩孩子的到來也是重要的。
經科學家研究表明,天才都是保留着部分兒童知覺能力的人,所以父母是否可以盡可能地延緩言語與理性的教育,讓孩子可以更充分的對世界感知時間長久一些。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其實茁壯的心智才能創造學習上的遠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