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袖添香相見恨晚?“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這句詩出自清代女詩人席佩蘭之手,記錄在我的讀書筆記裡,更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紅袖添香相見恨晚?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紅袖添香相見恨晚
“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這句詩出自清代女詩人席佩蘭之手,記錄在我的讀書筆記裡,更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髓。
中國古典文學的情結,紅袖要與香伴。讀書的是才子,添香的是佳人。“紅袖”兩字寫盡女兒的柔媚,己是很美了。再加“添香”一詞,柔而清雅、媚而不俗的佳人形象盡在眼前。紅袖添香伴讀書,是古人讀書和生活的一種淡雅從容的境界。
古典文學對我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紅袖添香”這個成語,催生了我的滿腹情懷。多少年來,有一個畫面常常清晰地出現在我的眼前:夜深人靜,一個苦讀的書生正在寂寞困倦之時,一位青裳紅袖的女子緩緩而入,以優雅的姿态燃起一炷香,為他驅蚊,又搖起蒲扇,幫他納涼;苦讀的書生重振精神,磨硯研墨,念詠朗朗,直至東方泛白……
啊,紅袖添香伴讀書,那是怎樣的意境呢!又是多少書生的向往呢!
古人之讀書,有“頭懸梁、錐刺股”之形,亦有“鑿壁偷光”之勢——這樣的讀書太過枯燥乏味啦。倒是《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老先生筆下的鬼孤仙女,帶着修煉千年的聖潔和靈性,“夜半來、天明去”,一聲輕喚送溫暖,一個淺笑含甜蜜,一杯香茗潤心神,讓寒窗苦讀的書生化解掉了清夜的沉寂,享受到了“書中自有顔如玉”的浪漫。因此,“紅袖添香伴讀書”的美豔故事,在古詩文裡比比可尋,成為那些朝代讀書的一種時尚。
一輪初月,一扇閑窗,一盞銀燈,一襲紅袖,一炷焚香,這又是怎樣地芬芳,怎樣地怡情呢!
現在的讀書人,有沒有“紅袖添香伴讀書”的風情呢?我說不清,或許有,或許沒有。我雖不是書生,但在閑餘讀書時,很是渴望能夠有一位紅袖知己相伴左右,添香夜讀的。
所謂閑餘讀書,那是自我标榜。我很清楚,我之讀書,不是為學求知,僅僅是消磨時間的一種手段而已。對于八小時之外的光陰如何打發,我頗感糾結——不會棋牌,不善交際,不知調節,隻好憑着興趣看一些休閑的書籍,平添幾許情緒色彩罷了。
盡管如此,我還是心擁一絲渴望的。試想啊,屋外,夜霧沉沉,月華渺渺,清風徐徐;屋内,一位佳人,兩隻如蔥玉手從淩淩紅袖中伸出,款款移步,輕焚香炷,烹茶煮水;她面容恬淡,眉目傳笑,顧盼生輝,一如深夜靜放的百合,衣袖搖曳中,有幽幽的暗香在廳堂徘徊浮動;書郎勤讀不倦,漫漫長夜熬出了雄雞鳴唱,日出東方……是的,這種美好的夢境,就是我的渴望。我明白,“渴”後而去“望”,已是無可救藥地“絕望”。我的所謂夜讀,沒有“紅袖”,沒有“添香”;有的隻是一盞孤燈,一身孑影……
近日閑讀,偶然讀到一位當代女作家的一首詩:“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黃花正當行。醉倚新樓邀明月,夢中紅顔舞霓裳。紅袖添香夜讀書,卿正欣喜吾欲狂。攜手相看徘徊處,知音鴛侶共徜徉。”讀罷此詩,我神情大悅,心中又“死灰複燃”出點點希望,“紅袖添香夜讀書”,不僅是古代書生的隽永意象,也是當代文人的孜孜追求。
一書一世界,一讀一心境。物欲橫流已經玷污了讀書的高尚。褪去世俗的浮華,淡化了物質的欲望,求得一份淡然平和的心境,實乃讀書之樂。文字入眼,意境入心,豐智增慧;假如再有紅袖知己,相伴讀書,錦上添花,美中加美,誰說不是人生一大幸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