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養生?
1、11點前睡覺是最強的補藥
最簡單、最便宜、也最好的進補是早睡,每天不晚于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之于人體就相當于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睡着了陽氣才能藏入身體,醒着陽氣浮于體外,這個時候睡覺了,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都補了。
2、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姜紅茶
皮膚下的微細血管因酒精而迅速擴張,血液會由于表面擴大而快速降溫,所以喝了酒之後反而容易感冒。專家建議,冬季暖身最好喝生姜紅茶。因為紅茶中的紅色色素有提高體溫的作用,生姜中的成分具有利尿、發汗的功效。
3、冬補以溫補為原則
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鲫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4、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裡說的早吃“硬”,其實并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晚飯後,人的活動量會減少,為了避免食物堆積,應少吃點,并選擇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為好,晚餐喝粥還有養胃、安神的作用,推薦老人可以吃些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
5、活動手腳,多慢跑
冬季保持适當的戶外活動,有助于調節新陳代謝機能。由于立冬後,天氣漸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煉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着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着涼。
6、越冷越喝水
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動,但并不意味着人體消耗的水分就會減少。冬季氣候幹燥,空氣濕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發心腦血管疾玻冬天多喝點水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7、少食鹹,多食苦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加旺盛,從而傷害心髒,使心髒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髒,增強腎功能。
8、頸部、背部、腹部、腳要重點保暖
這些部位都是容易導緻人們在冬天生病的部位。頸部受涼,會發生頭痛、頸部酸疼等;背部受涼,例如現在還睡在涼席上的人,早上起來很多時候都會打噴嚏、鼻塞甚至引起感冒。腹部保暖是女生要做的重點保護工作。避免痛經,避免月經不調,避免受寒不适,腹部溫暖是關鍵;最後腳有着多個穴位,一旦寒冷不适,會導緻身體出現條件反射,也出現各種問題。
9、多睡一小時
中醫認為,秋冬為陰令,秋時陰收,冬時陰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養生,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質量提高,則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争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時間一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适當增加睡眠時間。頭北腳南定位準确。人體随時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幹擾。人睡覺時采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幹擾,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覺姿勢張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卧負擔輕。
10、洗澡時間不要太長
秋冬季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這樣會使皮膚表層的油脂失去保護,讓皮膚更加的幹燥瘙癢,嚴重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建議盆浴時間20分鐘最好,淋浴的話3至5分鐘即可。很多人很喜歡熱水澡,尤其有些雞皮膚的妹子,有“滾燙的水能洗去雞皮膚”的心理。但是其實水溫過高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讓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的幹燥。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認為洗多了身體才會越來越幹淨,其實這樣做隻會讓皮膚越來越幹燥,反而會加重皮膚瘙癢的問題。導緻表皮變弱,受到細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膚感染。
11、多運動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覺疲乏,讓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數健身教練的建議是多做些中等強度的鍛煉,也就是讓心跳達到目标心率70%至80%的運動。專家說:“要傾聽你身體發出的聲音,如果你處在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那麼劇烈運動或許不能讓你感覺更舒服。做修複瑜伽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樣你的大腦能夠放松下來。”
健身專家稱,理想的安排是一周進行兩到三次高強度鍛煉,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負重訓練等強度較低的項目。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适。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于心髒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