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性情中人,還是重感情的人?
這個題目是我在參加完線上讀書研讨上,準備寫讀書筆記時聯想到的。
很久以前我覺得我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我願意犧牲自己的需要滿足他人的需要。有時候不管他人需不需要也勉強他人接受。這麼重情重義很多次我都被自己這種情義打動的熱淚盈眶。後來我發現事情并不是向着我預期的方向發展的,甚至于事情有可能背道而馳向我無法接受的方向發展。這是我的人生之問一“為什麼上天這麼對我不公”。
仔細想一想我一個平凡人,該遇到的酸甜苦辣鹹各種感受都通過不同的事情一個也沒有少。這一生過得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怎麼自己内心會覺得自己活得特别痛苦呢?這個哲學議題的思考從我很小的時候就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也一直在苦苦尋覓就這樣思考尋找并伴随了我的前半生。
其實今天讀書的内容是:我們請求他人的幫助,以什麼樣的方式提出請求容易得到積極回應。首先要提出一個具體的請求;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難以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其中談到使用抽象的語言使我們無法深入的了解自己,抽象的語言也妨礙了與他人交流。再就是要明确談話的目的,還要了解我們的意思是否和他人理解到的意思一緻要有一個請求反饋。最後一旦在确認對方已經明白了我們的意思之後,我們很想急于了解對方的反應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是很想了解對方聽了我們這個請求對方當下的感受:比如可以用;“你聽到我說這麼些,你有什麼感受嗎”?或者“你聽了我的請求,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當對方說出他的心情之後我們會繼續去了解對方繼續問他‘‘為什麼呢?’’,這時候如果我們這樣提問;‘‘你對這個建議有什麼看法’’, 那麼有可能對方談的内容也許并不是我們關心的。如果我們這樣問;‘‘我想請你談談我的這個建議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麼根據你的判斷,哪些因素會妨礙建議的實施呢’’? 說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們獲得所需要的回應。這就是第二了解對方在想什麼。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想知道對方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請求。
寫到這裡我的内心就開始翻江倒海這個苦苦糾纏我的這些個哲學議題的噴湧而出。就這些問題提出已經讓我覺得跟我的邏輯思維相反的:提出問題的我是很明确的知道,是誰,我要做什麼,我請求你的幫助是什麼 ,如果你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會堅持我和我要做的事情,我不會放棄我。我會對阻礙我的是什麼做一個分辨是非。特别是這一句‘‘我想請你談談我的這個建議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麼根據你的判斷,哪些因素會妨礙建議的實施呢’’直接抵達我的内心。我能感受到溫柔而堅定、尊重和誠懇。能感受到“人”的存在,沒有了我的存在。就是說有“我”的存在感時不需要強調我,更不會有“自我感動”這一出。又怎麼可能有性情中人這一說呢?一個我在請求他人的事情首先先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自己要什麼有一個正向的肯定。再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了解對方的想法,最後清楚對方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請求。
就是說有“我”的存在感時不需要強調“我”,更不會有“自我感動”這一出。
寫給自己,覺察自己每一個行為後面的需要是什麼?可以多問問自己你做這些,或者說你說這些需要得到怎麼樣的反饋呢?我寫這篇讀書筆記是想得到怎麼樣的反饋呢?
這是我寫給自己的第一個優點:我在自我探索指條路上悟性和造詣頗高。
有興趣閱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有同樣志趣的讀者,有和我一樣帶有深度哲學議題思考的讀者。關注我的公衆号,在後台可以留言私信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