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患者的體質,防止營養不良及腫瘤惡液質的發生,改善生存質量。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患者或家屬卻陷入了以下常見的飲食誤區。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了解一下吧!
誤區一:少吃或者不吃能“餓死腫瘤”
腫瘤細胞并不是正常細胞,這些異常細胞會快速分裂、生長并“竊取”體内正常細胞的營養。“饑餓療法”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影響體内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導緻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
誤區二:吃得越好腫瘤長得越快
營養及代謝幹預的主要目的并非治療腫瘤,而是通過維持或改善食物攝入,改變代謝紊亂的狀況,維持身體機能,減少治療中斷風險。
誤區三:專吃某一種“營養”食物
各類食物所含有的營養素成分和數量都是不同的,如雞蛋蛋白質豐富、膽固醇較高,魚蝦蛋白質豐富、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豬肉和牛肉富含鐵,菠菜和芹菜富含纖維素,粗糧含糖量較低、纖維素含量高……可以說每種食物各有其“優缺點”,隻補充單一食物仍會導緻營養攝入不均衡。
誤區四:多喝湯可補充營養
在傳統觀念中,煲湯是一種“大補”。家屬為患者煲湯,如烏雞湯、牛尾湯、魚湯、海參湯、豬蹄湯等,并囑咐患者,“精華都溶解在湯裡了,喝湯就行,湯渣可以扔掉”。實際這是錯誤的。
湯裡面的營養成分很少,魚肉類食材,湯中含有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遊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營養密度低,所以,煲湯不是人體營養成分的良好來源;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緻營養不良。
如果吞咽困難、咀嚼困難、發熱、卧床等腫瘤患者需要進食流食的話,可以将各種食材,如糧食類、蛋類、奶類、肉類、魚類、豆制品、蔬菜類等,分别制備軟爛,單獨或混合用勻漿機(豆漿機)打碎,制成糊,熬成粥,這樣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誤區五:“發物”助長癌細胞,吃素比較好
所謂“發物” 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說法,指能引起舊疾複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豆芽、韭菜、苜蓿、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屬于發物。許多患者雖想食用,卻又擔心引起腫瘤複發,敬而遠之。
關于“發物”與腫瘤的關系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
然而能否引起腫瘤的複發,還缺乏足夠的證據,至少到目前為止未見明确因食用發物而導緻腫瘤複發的病例,因此,這些信息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誤區六:盲目依賴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許多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互相交流飲食經驗,盲目跟從别人的做法,如盲目補充所謂的抗癌食品、抗癌保健品,價格昂貴。這些靠譜嗎?
某些營養素或植物化學物具有抗癌作用,也是在其所含的天然食物在發揮作用,補充營養素及某些植物化學物制劑作為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其抗癌作用。
其實,這種補法對疾病本身的穩定和康複不利,腫瘤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忽視正常飲食,花高價吃所謂的抗癌食品是錯誤的。
誤區七:隻要能打營養針,不吃飯也沒關系
當腫瘤患者食欲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甚至于個别醫生認為不吃飯靜脈營養也能滿足營養需要。這是錯誤的。
人體通過胃腸道進食是自然狀态,食物進入腸道吸收,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
大量研究證實,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給予腸内營養支持療法,建立起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道,隻要腸道有功能,就使用它。
建議,腫瘤患者不要過度擔心吃“營養”食物會使腫瘤發展。腫瘤細胞主要通過糖類提供自身所需能量,對于脂肪的利用率差,因此,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應作為腫瘤患者的首選方案。而當腫瘤患者食物攝入量下降,難以維持正常的健康體重時,就要接受專業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過調節飲食攝入、身體代謝、腸道菌群等方式進行營養幹預,從而改善腫瘤患者預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