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肥胖和超重還會增加10類常見癌症的患病風險。有調查稱,中國肥胖人口已達3.25億,肥胖會造成關節軟組織損傷、心髒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膽結石等疾病,世生組織已将肥胖定為十大慢性病之一。
其中,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5,患子宮癌、膽囊癌、腎癌和宮頸癌的患病風險分别增加62%、31%、25%和10%。肥胖或超重還會增加甲狀腺癌(9%)、白血病(9%)、肝癌(19%)、結腸癌(10%)、卵巢癌(9%)和乳腺癌(5%)風險。
BBC教給你關于減肥的十件事
①不要跳過正常三餐
當我們餓的時候,胃會變小,大腦會潛意識地發出吃東西的信号。這種情況下,大腦會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做出強烈的反應。這種信号是本能的,基本上不是靠意志力能對抗的。因此不要錯過正常三餐,否則可能會吃掉更多食物。
②用小碗吃飯
如果你把直徑30厘米的餐盤改為25厘米,你就能少吃22%的食物。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向電影觀衆提供兩種大小的桶裝爆米花,請觀衆随意享用,最終拿到大桶的觀衆比拿小桶的多吃了45%!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吃飽了,但是因為面前的碗碟裡還有食物,我們就會繼續吃,用小号碗碟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絕這種情況。
③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
盡量選擇低熱量的食物組合。普通人一天消耗2000千焦熱量,攝入得多就堆積脂肪,攝入的比這個少就消耗脂肪。在你喜歡的同類食物中,選擇低卡路裡的。比如同是飲料類,黑咖啡與卡普奇諾,你應選黑咖啡。
④不要去怪自己的新陳代謝
基本上每個人的新陳代謝都差不多,胖了說明吃的比需要的多了。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吃了什麼有熱量的東西,而在不知不覺中吃下比每日所需熱量多的大卡,要習慣計算我們每日攝入的熱量。比如:不要忘了食物裡富含熱量的醬汁;就算是蔬菜水果也不要吃得過多,否則熱量也會大;一杯飲料、一塊點心等小零食的熱量也許很驚人。
⑤多吃蛋白質多的食物
很多人減脂失敗,原因是無法堅持節食,關鍵是要避免感覺饑餓。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蛋等,會延長人的飽脹感。餐增加10%的蛋白質更飽腹,會減少中餐的攝入量。當食物通過腸道時,有種激素會釋放物質進血液,當大腦得到這種物質時,就會認為你吃飽了,而蛋白質是能讓這種物質釋放最多的。
⑥流食能延長飽脹感
将食物弄成粘稠一點的糊糊狀也能增加飽腹感,因為會增大食物體積,而且胃不容易排空。實驗方法是,給兩組人同樣的雞肉土豆米飯和水,一組人幹吃,另一組人把上述材料攪拌成糊狀吃,結果吃流食的那組人餓得慢。吃固體食物水會直接流過胃,胃裡東西就少了;而流食中的水分會留在胃裡,造成飽脹感。
⑦選擇越多吃得越多
可以吃的東西越多,大腦就容易發出吃更多的信号。當隻有一種菜在面前時,我們會吃得很少;去吃自助時,有很多種菜可以選,就可能會拿更多的食物來吃。
⑧低脂肪奶制品有助排出額外脂肪
吃正餐的同時吃脫脂、低脂乳制品或鈣片,有助于減脂。低脂肪奶制品和鈣質能與食物中的脂肪結合,變成不被腸胃吸收的東西,會直接路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因此也要注意,如果補鈣的話,可不能把鈣片和乳制品一起吃哦!
⑨運動後身體會持續消耗脂肪
我們運動鍛煉的時候,身體消耗的脂肪比我們想象得要少,因為這時身體主要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但是運動後,由于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身體會默默燃燒脂肪,遠遠大于運動時的消耗,後續消耗大約持續22小時。此外,保持活躍也能消耗脂肪,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快走,不僅能消耗熱量,而且能讓你在第二天以更高的速度燃燒脂肪。
⑩改變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中,時不時的活動下,可以消耗很多熱量。少坐車多走路,少坐着多站着,能動着就别停下來……這樣一天下來也能消耗很多熱量。注意,不能因為運動量增加就多吃!
最時尚的健身方法
平闆支撐、深蹲、空中腳踏車、貓式拳踢……這些簡單易學的室内鍛煉法已經不再新鮮,想塑造體形,收獲健康,除了跑步、遊泳、瑜伽、球類運動等經典選擇,一些新鮮的健身方式也開始出現在時尚運動達人的生活中。劍道、弓道、攀岩、泰拳、巴西柔術……這些最新最in的健身方式,也許在你的城市裡就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