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民生工程提升群衆幸福感?隻要有時間,黃龍縣委書記王雲祥就愛往田間地頭跑,跟群衆“拉拉話”,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鄉鎮民生工程提升群衆幸福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鄉鎮民生工程提升群衆幸福感
隻要有時間,黃龍縣委書記王雲祥就愛往田間地頭跑,跟群衆“拉拉話”。
“今年山上的花開得繁盛,你看,這窩蜜已經快滿了!”3月23日,在黃龍縣石堡鎮磊莊村油坊窯蜂場,76歲的王保倉從蜂箱裡取出一格蜂巢,興緻勃勃地拿給王雲祥看。
王保倉曾是磊莊村的貧困戶,2018年脫貧。去年的10餘箱中蜂讓他掙了1.6萬元。春暖花開,老兩口今年的“甜蜜”日子近在眼前。
大地回春,萬物複萌。山上連翹成片、林間蜂群飛舞、園中果樹萌芽、水中大閘蟹自在遊弋……青山綠水之間,5萬黃龍兒女的安居樂業之夢正在成為現實。
“大力發展生态經濟,是加快黃龍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有以生态旅遊為引領、生态農業為基礎、生态工業為補充的生态産業體系作支撐,每戶貧困戶有兩項以上長效産業,不僅能順利脫貧,還能穩步緻富。”王雲祥說。
多産業織密增收網
“感謝現在的好政策和好幹部,讓我們年紀大的人也能不愁吃喝!”在三岔鎮四條梁村核桃基地,74歲的何介芝拉着王雲祥的手說。
“有村上幹部幫忙,您就放心吧,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王雲祥說。
多年前,何介芝的兒子和兒媳意外喪生,她和一雙孫兒的生活瞬間跌入谷底。在村鎮幹部的協調下,孫子孫女被送進了兒童福利院,何介芝家的核桃園由村裡接管。“村裡果業技術服務隊幫忙修剪,合作社幫忙銷售,去年老人家的10畝核桃賣了兩萬多元。”四條梁村黨支部書記常建立說,有了穩定的産業收入,何介芝一家人的生活已經重回正軌。
近年來,黃龍縣以核桃、中蜂、蘋果、中藥材四大産業為支撐,以大閘蟹、羊肚菌等特色産業為補充的“4 X”農業産業布局,成為群衆脫貧緻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全縣建檔立卡貧困群衆4167人,201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
“核桃好管理,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每年都有穩定收成。”到任兩年多,王雲祥對黃龍核桃産業摸得門兒清。他給在場的農戶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能收1000公斤青皮核桃,一公斤賣3元,加工成幹核桃後,每公斤價格就漲到了16元。咱們的核桃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黃龍縣核桃種植面積28萬畝,一畝地增收1000元,對全縣核桃産業來說,這将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黃龍縣還有15.5萬畝蘋果、9.1萬箱中蜂、1萬畝中藥材。在王雲祥看來,推進深加工,延長産業鍊,提高附加值是當務之急。
黃龍縣利峰土特産品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嘗到了甜頭。該公司總經理李賓告訴記者,公司研發推出的20多種蜂蜜産品,2019年銷售額達到1650萬元,利潤遠遠超過直接售賣蜂蜜。王雲祥說,黃龍縣生态産業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下半年将有30多家加工企業入園,黃龍産業的“後整理”階段即将開啟。
好“風光”拓寬緻富路
3月23日上午,從三岔鎮柏峪新村山梁上俯瞰,一排排光伏發電闆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村民衛啟安和工友們正在清理維護光伏電闆。從施工的第一天起,衛啟安就來到電站工作,有了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占地1181畝的柏峪光伏電站,照亮了衛啟安的脫貧路。
黃龍縣位于渭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平均風速5.6米/秒,全年日照時長能達到2957.5小時。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生态工業是黃龍縣提高群衆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的又一重要支柱。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後,每年可為全縣貧困戶戶均兌付3000元扶貧資金。
“黃龍是周圍6個縣的水源涵養地。我們不僅要守住生态線,還要守住群衆生命線。”王雲祥說。
2019年,一家廢舊輪胎加工企業主動上門對接,希望在黃龍投資設廠,每年能為縣财政貢獻1000萬元以上的收入。盡管黃龍縣上年财政收入僅9000萬元左右,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王雲祥還是婉拒了對方。工業發展受限,就進一步延伸農業産業鍊,盡力拓寬群衆緻富路。
“我家每個月有1300元的低保金、200元的公益崗位工資,還有電廠打工的收入,再加上今年開始挂果的蘋果園,日子是越過越好哩!”衛啟安高興地說。
“原生态”引領新生活
3月23日下午,在蜿蜒的山路上驅車近一個小時後,王雲祥來到白馬灘鎮神峪村,徑直走進村裡羊肚菌種植基地。
“聽說去年咱們10座棚掙了20多萬元,今年怎麼樣?”蹲在地上仔細察看羊肚菌長勢的王雲祥問基地技術員馮剛。
“隻多不少。”馮剛笑着說。
31歲的馮剛曾是村裡的貧困戶,之前一直在外務工。2018年9月,村裡建起了羊肚菌種植基地,馮剛報名參加了培訓,兩年下來,好學的馮剛不僅脫了貧,還成長為基地技術員。“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再也不想往外跑了。”馮剛告訴王雲祥,“村裡現在建得跟景區一樣,大城市的人還要往咱們村來呢!”
如今的神峪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生态旅遊區。走進神峪川,濃郁的“原生态”鄉村氣息撲面而來,小橋流水、農耕雕塑、農家庭院與周邊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2017年以來,黃龍縣先後打造了印象圪崂和堯頭村兩個生态旅遊景點,自然古樸的田園風光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
當地群衆經營農家樂和民宿,農産品就地變成了旅遊商品。“去年全鎮貧困人口純收入達9181元,比2018年增長了20%。”黃龍縣白馬灘鎮黨委書記趙勇剛說。
“村裡的産業規劃,一定抓住‘親山親水’的特點,讓産業和自然融為一體,實現景中有産業,産業就是景。”王雲祥說。
随着曾經蕭條的農村重新煥發活力,在外的遊子也陸續回到家鄉。2018年,在外闖蕩多年的王東飛回到了村裡,建了150畝中蜂養殖園,還在河道邊發展起水産養殖和大棚蔬菜産業,準備大幹一場。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王雲祥說:“優質的生态資源是黃龍最大的财富,我們一定要依托生态優勢實施精準幫扶,讓群衆在青山綠水間實現安居樂業。”(本報記者 齊小英 劉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