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瑙河上,有一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之列的30千米長河段,這段河流被稱為“浪漫之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瓦豪河谷。
瓦豪河谷(Wachau)指的是梅爾克(Melk)到克雷姆斯(Krems)這一段30千米的多瑙河流域,在這裡,多瑙河由西向東緩緩向前流着,河道旁的丘陵上是郁郁蔥蔥的葡萄園。不時的,有一座座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古堡現身于峰回路轉的夾道兩岸上。
而在這段河谷上的梅爾克小鎮,可以說是多瑙河上的明珠。
梅爾克小鎮是奧地利第一個有确切曆史記載的統治者利奧波德一世的城堡。利奧波德一世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為奧地利藩侯時,梅爾克是首府。可以說,奧地利也是就此而起的,雖然如今維也納取代它成為了奧地利的首都,但曆史并不會忘記這座美麗的小鎮。
1809年,首府搬到維也納去之後,當時的奧地利藩侯就把巴本堡家族居住了一百多年的城堡捐獻給了天主教本笃會,也就是現在非常著名的梅爾克修道院。
從那時開始的近千年時間裡,這裡一直是本笃會的僧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梅爾克成了這一地區的中心,并且成了奧地利的精神和文化中心。
這個古色古香的小鎮大約比修道院的位置低50米,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但非常特别的老房子,但它的光輝被梅克爾修道院壓住了,修道院的資料能找到很多,可是要找專門介紹梅克爾小鎮的卻很少。
遠遠的便看到了一座好似淩駕于整座小鎮上空,有着紅色屋頂的黃色建築,那便是著名的梅爾克修道院。由于地勢比較高,而且顔色夠“紮眼”,所以無論身處梅爾克的哪個角落,一擡頭,都能看到這座屹立在岩石上、俯瞰整座小鎮的修道院。
對于本應低調、莊嚴肅穆的修道院被刷成黃色,在世界各地來講,都夠特立獨行的。其實是因為修道院曾得到過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而統治者瑪麗亞特雷西亞女王最喜歡用這種搶眼的黃色炫耀,所以奧地利很多宮殿都有這種被稱為“特雷西亞女王色”的标志性黃色。
這座宏偉的修道院建築已經有900年的曆史,如果這座修道院有什麼能讓我驚歎的,那就是這裡的365扇窗戶,每一扇窗戶都代表着一天,當我慢慢走過這365扇窗戶,回憶起自己一年的365天,我已經記不清大多數的日子,隻記得自己在過去一年,每一天都在這世間“流浪”,飽覽着這世界的美景。
梅爾克修道院也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座修道院,裡面有栩栩如生的濕壁畫和數量龐大的中世紀珍貴手稿。由于梅爾克修道院非常具名望和學術價值,修道院在約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奧地利的修道院時得以幸免,并且逃過了拿破侖戰争的破壞,得以完好留存至今。
這座藏匿于 梅爾克 小鎮中的中世紀最美的修道院,我将她放置于眼鏡中。在金碧輝煌的巴 洛克 建築下,寫了兩張明信片,寄往同一個地方。
就在這一天,在瓦豪河谷,我遇見了這一片最美的景色。
天空的雲朵藏不住光,我趕忙從遊輪的房間跑到甲闆上,望着這一天藏不住光的天空,我伸出了手想留住,這即将消失于地平線的晚霞,忽然又瞥見左手邊的彩虹。
天空總是這麼擅長給人們制造驚喜。在我們每一個早起的清晨時分,在我們每一個歸家的日落時分,陽光總是準時出現在我們出發或者歸家的路上,有時覺得太陽也會讓我們不覺得那麼孤單。
“如果我知道你要回家,我便會把晚霞與夕陽挂在你回家的路上。”
我還遇到了彩虹。
梅爾克小鎮離維也納不遠,鎮上有火車站,從維也納到梅爾克的火車班次很多,大約二十分鐘就有一班。整座小鎮不大,逛遍半天就足夠了,加上修道院,從維也納過來往返一天足矣。
當然,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最好還是住上一兩晚,可以乘遊船把整個瓦豪河谷玩遍,感受每座小鎮的不同風情。梅爾克小鎮是瓦豪河谷遊船線路的起點,在小鎮碼頭就可以上船,非常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