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夫妻相就不幸福嗎?很多人都會拿自别人的長相來讨論是否屬于和諧的夫妻,但是這種理論真的正确嗎?
看看周圍人,帶着“夫妻相”的恩愛伴侶有很多,相似性和異性相吸緊密聯系,人們往往傾向于選擇與自己長相、社會背景、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價值觀等方面相似的異性做伴侶。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常常在身邊也會發現這樣一些看似不太般配 的夫妻:妻子漂亮妩媚,丈夫卻長相平平;丈夫家境殷實,妻子卻出身貧窮;妻子愛唠叨,丈夫卻少言寡語;丈夫支配欲強,妻子卻甘于服從。現實生活中這些看似 “不般配”的兩人卻是依然甜蜜恩愛,過着幸福日子。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位好朋友,在經曆了兩次失敗的戀愛之後,痛心地總結經驗說:“我是個心思細膩、敏感又愛生氣的人,以後一定要找一個特别大度,脾氣好能 包容我的男朋友,不滿足這一點,其他條件再好我也不會考慮。”一般而言,人們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當然不會太在乎,人們苦苦追求的總是自己沒有或缺乏,但卻非常渴望擁有的東西。因此,當雙方的需求或個性能夠互補時,也能形成強烈的吸引力,這是除相似性之外影響人際吸引的又一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關系較親密的朋友、戀人、夫妻之間。為什麼年齡越大的男性喜歡年輕的女性?年輕可愛的女孩都喜歡成熟穩重、事業有成的男人?比較懶惰的小夥鐘情勤勞賢惠的媳婦?性格急躁的人都希望找一個脾氣溫和的對象?這大概正是因為某方面不一樣、看似“不般配”的彼此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彌補自己的不足,互相滿足對方的要求。這其實就是互補性(complementarity,指雙方在交往過程中獲得互相滿足的心理狀态)在發生作用。
相似性是人際吸引的基礎,當相似性把兩個原本不認識的人吸引到一起後,如果雙方都有互補的需要,而又各自從對方獲得需要的滿足時,将會增加彼此之間的吸引力,使關系更加親密和牢固。
喜歡或愛一個人也許是沒有理由的,但是的确有一些潛移默化的愛情規律在影響着現實生活中戀人之間的關系。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某些人格範圍内,相反的個性品 質會使人們更加相互喜歡。我們常常聽到戀人們的分手理由之一是:性格不合,潛台詞也許就是“我倆性格太相似了!”相愛容易相處難,兩個人若想長相厮守,特 别是要生活一輩子,在相似性的前提下,性格上的互補性也很重要。想想兩個脾氣都很倔的人,在發生争執或矛盾時,常常是你倔我比你還倔,沒有誰願意先退一步,結局自然是兩敗俱傷。
其實沒有所謂的夫妻相,隻要是兩人相愛情投意合,這種判斷方法完美沒辦法用于自己身上。單元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所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