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今天高考第一天,雖然家中并沒有适齡的考生,但抵不住網絡上的紛紛攘攘,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某考生忘記帶準考證;某考生走錯了考場;某考生拿錯了核酸檢測證明……
想來這些孩子,在人生中的第一次如此重大時刻,難免惶恐,難逃緊張。作為看客,同樣作為媽媽,理解是必須的,但心中忍不住想起這句古訓:“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圖片源自網絡
孔子說:“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也。”
《漢書.賈誼傳》:“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異曲同工,突出了“習慣”的重要性,同時突出了“年少時”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而“好習慣成自然”,就會在關鍵時候,起到關鍵的作用。比如習慣性考前的頭天晚上整理考試用品,考前的當天清晨再核對一次考試用品,那麼又何來“匆忙和遺忘”、“惶恐和緊張”一說?
圖片源自網絡
是的,我們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是如此,壞習慣亦是如此。
有個小故事,說是有一天,有人問一名乞讨多年的乞丐:“如果你現在當上了皇帝,會做什麼呢?”
乞丐認真思索了很久,回答說:“我要打造一個純黃金做的飯碗,放在最繁華的路段乞讨,看誰,還敢搶我的地盤?”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圖片源自網絡
而所有想要孩子養成的好習慣中,“獨立”應首當其中。
隻有足夠獨立的孩子,才能夠真正完美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真正自由的人生。
獨立的孩子,不會成為牆頭草,不會随風飄搖,他們目标堅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努力達成自己的願景。
衡量一個孩子獨立與否,有一個很簡單的标準:他每天能夠獨自完成的事情有多少。
每天早晨不需要家長的“叫醒服務”就可以起床,甚至假期裡還可以為家人準備一些簡餐;
每天晚上不需要家長的“千般叮咛”就可以完成作業、完成預習、完成複習,按時作息;
有自己的長遠規劃,也有自己的短期目标,每天都在自己的計劃範圍内做自己的事情;
……
圖片源自網絡
同樣,衡量一個孩子是否能夠獨立,還有一個考核家長的标準: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有多少。
父母是否每天都在無微不至的關心中,為孩子準備衣食住行,天未冷就加衣,吃蝦先為他剝皮?
父母是否每天都在碎碎念的唠唠叨叨中,反複為孩子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甚至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為了口頭禅?
父母是否每天都在瑣碎的付出中,剝奪了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事情的權利和樂趣?而孩子拒絕父母隻需要一句“我在學習”?
圖片源自網絡
事實上,父母想要孩子長大、想要孩子獨立,又偏偏忍不住自己的無限牽挂和擔憂,總想為孩子披荊斬棘,掃清一切障礙。
這就是愛,天性中的愛,卻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
勇于放手,孩子才會長大;看着他們跌跌撞撞往前走,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事實上,隻有堅持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勵孩子在能力範圍内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一切事情,孩子才能夠在不斷的嘗試、跌倒、爬起中,一步步的成長,一天天的長大,一點點的獨立。
圖片源自網絡
想起有一年,我帶一群小學生去夏令營,當時孩子們大多數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足,事實上,也是大多數父母第一次和孩子分開一周之久。
當旅行大巴鳴響即将啟程的汽笛,很多父母紛紛再次湧到車前車邊,呼喚着孩子的名字,叮咛着自己的囑托,現場亂糟糟一片。
隻有一位家長,遠遠地站在一棵樹下,隔着大巴的玻璃,對上孩子的眼睛,給他家孩子伸了個大拇指,又比了個心,擺了擺手,安靜又美好。
事實證明整個旅程,他家孩子的确是又獨立、又懂事的一個。
從每天早上第一個做好個人清潔準時到餐廳,到每次啟程時第一個整理好行李安靜等待;從每天他都能夠保持幹淨整潔的床鋪,到每次他都會主動幫助同學們做一些整理清潔……既能夠有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又能夠在精神上獨立自主、積極向上。
我知道這個孩子,未來可期!
圖片源自網絡
高考,是一段人生的終點,同樣也是另一段人生的起點;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但這不意味着最終的結局。
不過,一個好的習慣,卻能夠陪伴孩子終生,而且受益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