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懶癌重症者,醫生說是氣血不足,哈哈,真是一種病呢!早上5點多睜開看眼,第一件事就想寫這篇文章來着,磨磨蹭蹭刷一下手機,導幾張圖片,發一個視頻,然後就分心做别的事情了。何導5月底就來約稿,我也寫好搞在自媒體平台上發布,就是沒交給何導。等到7月初才遞過去,然後就是報題審核,約主持人,約攝影師,把錄制時間定下,周一下午。
站在鏡頭前被别人拍,和自編自導完全兩個心境。在汕頭電視台美食欄目對着鏡頭,從容的邊跟主持人一問一答聊,邊做菜,想想也有六年多了,要做好一道菜需要設計菜譜流程,采購,現場制作,心思全在鍋中,出鏡前梳妝打扮一番。拍攝中與後期全由電視台相關人員負責。
自編自導就不一樣了,每個環節都要自己把關,好處是不用塗脂抹粉對着鏡頭,有時穿着居家服就可以幹活。
七月拍的兩道菜分别是黃皮鲈魚煲、五花肉苦瓜煲。黃皮、鲈魚、苦瓜都是夏天的時令食材,黃皮還是藥食同源的佳果,有“饑食荔枝,飽食黃皮”之說,黃皮又名黃淡,有消積、開胃、化痰之效。酸酸甜甜微甘,用來入馔很開胃,每年黃皮上架時,我總喜歡設計幾道新菜來應景。
汕頭有句魚諺:“寒烏熱鲈”,鲻魚,汕頭人稱它為烏魚,冬天,它的皮下有一層黃色的油脂,魚肉有一股自然香氣,到了夏天又有說到“六月烏魚存個嘴”之說,這個季節的烏魚瘦骨如柴。鲈魚和烏魚在應季上正好兩者相反,鲈魚夏天滿肚子是魚油,魚肉豐盈。
這道菜的造型設計是根據現場的器具而來做造型的,跟何導溝通後她說現場有個小砂鍋,本來我是采購一條750克的海鲈魚,一聽是小鍋,在家備菜時就先把魚頭魚尾切了,帶着魚中段去。超喜歡這個扁形寬口的砂鍋,能在電磁爐和煤氣竈上用,又方便做造型,且能當炒鍋使。
黃皮鲈魚煲,切塊的洋蔥放到熱油鍋中,小火炒到變透明,把姜片放入同炒,出味後,轉大火把鲈魚放入,黃皮有一部分是提前用鹽腌漬,一部分用鮮果。加水,魚露調味,大火煮開轉小火煲到收汁入味,熄火後撒入金不換和芹菜。複合的果香和金不換遇熱後揮發出的芳香,讓魚肉更有風味。
五花肉苦瓜煲,這道菜源起張先生,他炒沙茶五花肉時,做得太鹹,鹹到無法下咽的那種,扔了可惜,先存冰箱裡,第二天他又端上一盆帶肉的苦瓜來,香氣撲鼻,什麼醬做的這麼香,一嘗苦瓜糯糯的有大油的香,沙茶醬的微甜辣。有時做菜需要靈感,有時是偶然的組合。
這道用料簡單,隻有苦瓜、五花肉、大蒜、沙茶醬,苦瓜去囊,切段,用開水焯一遍。五花肉切片後,放入無油的熱鍋裡炒出油脂,肉有點微蕉時,放入大蒜,把它煎到金黃,放入沙茶醬炒香,再把苦瓜擺放到鍋裡,加水,加蓋,焖煮到收汁。
兩道菜大概拍攝2小時,現場有兩個機位,顯示屏,音控,因操我操作熟練,重拍的概率少。剪輯後播出時長約5~8分鐘。更多劇情請關注節目播出。歡迎關注異族極限賬号的更多原創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