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 王卓霖
編輯 李丹超
“我在車裡打傘防曬,能感受到隔壁車主看過來的眼神,像在說我‘特别傻’。”王蕊表示。
自從去年買了這輛全景天窗的特斯拉,車内成了王蕊的防曬新場景。最近,她花了600多塊錢,購置了防曬口罩、防曬帽、防曬衣褲等全套裝備,要跟烈日陽光“抗争到底”。
在社交平台上,像王蕊這樣的車主不在少數。據悉,類似的全景天窗被使用于大部分新能源車型,這也是它們的一大賣點。然而車頂大玻璃從前擋延伸到後排座位上方,敞亮是敞亮,但架不住三伏天的“持續暴擊”,“人快被曬脫皮了”。混合着車内空調冷氣,有人描述成從頭到腳體驗四季,“頭頂吐魯番,上半身昆明洱海,膝蓋牙克石。”
6月以來,全國多地氣溫最高探至40℃以上,為了防曬降溫,車主們可謂出盡奇招,戴草帽、打蒲扇,在車頂塞報紙,往車身澆涼水等,也盯上了車載“降溫神器”。
《天下網商》發現,電商平台上,一款與全景天窗配套的汽車遮陽簾成了熱門款,單價100-500元不等。一家專賣特斯拉天窗遮陽簾的商家稱,産品上線一個月已賣出2萬套。
與此同時,通用車型的防曬降溫需求也呈現出新的高峰。據天貓統計,汽車遮陽擋、車輛防曬罩、汽車遮陽傘等防曬類搜索量,年增長同比在1000%以上。其中,遮陽傘成為今年汽車用品爆款,不少店鋪月銷超10萬件。
一場車主們的“三伏天降溫保衛戰”打響了。
“主觀上被曬黑了”去年1月,王蕊和老公看中了特斯拉Model Y,試駕時注意到了天窗,陽光和煦并不刺眼,就沒有太在意。“當時露營風初起,車輛後座放倒後,能騰出空間,便于仰望星空。”
等了3個月才提上車,她上下班都坐在副駕位上。等到六七月,她覺出了不對。“上班全程40分鐘,感覺又熱又曬。”她這一路不僅全副武裝,還得根據太陽方位調整座椅,嚴防陽光曬到身體,尤其是臉。
雖然特斯拉在官網強調了這塊玻璃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和紅外線,“但陽光照進來,我主觀上覺得更熱了,曬黑了”。考慮到打傘影響駕駛視線,她又花了200多元買來一張車内遮陽簾,防曬隔熱。沒曾想安上去第一次使用,車速加快,遮陽簾途中突然掉下來,造成了駕駛安全隐患。王蕊說,後來就沒再用了。
車頂天窗,本是為了提升通風和擴大視野而誕生的配置。随着技術的升級,手動天窗、電動天窗、全景天窗、智能天窗等産品不斷叠代。《天下網商》發現,在新能源車型中,全景天窗的使用頻率較高,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車品牌中,大部分車型均采用全景天窗,部分燃油車車型也采用這一設計。
社交平台上,全景天窗車主的抱怨聲不小。有商家則從中覓得了商機、改進技術。
“我們生産的特斯拉車型适配遮陽簾,出廠才1個月,線上線下就賣出2萬套。”義烏米尼汽車用品運營負責人李清海說,去年就有特斯拉車主向他吐槽“車内太曬”,給天窗貼了個膜。“但特斯拉官方不建議貼膜,更傾向于推銷遮陽簾,價格在1000-3000元不等,有點貴。”
李清海想着,自家有工廠有技術,平時也生産遮陽配件,便“斥巨資”買來兩塊Model 3和Model Y的官方遮陽簾。“拿到手一摸,心裡就有數了。”
經過3個月研發,産品在7月份正式上架,在1688平台上,每套售價60多元。“我們測試過,7月份在室外空曠環境,特斯拉暴曬1小時後,車内溫度能升到50℃-60℃,用上遮陽簾後,能降低10℃-20℃。”
“在工藝方面,産品采用的布料手感細膩絲滑。相較于去年市場熱賣的産品容易掉落,這款改進了技術,用嵌入式卡扣固定,貼合度和安全性都更高。已經有國外商家拿去測品了,将來有機會出口銷售。”
李清海介紹,公司創立7年來,上線了450多款産品,像天幕遮陽簾這樣的銷售爆發是少見的。之前産品還會在短視頻平台做少量測款,而這款遮陽簾一出廠就上架,“非常有信心”。在他看來,除了天氣原因帶動了品類熱銷,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在增加,也是産品賣爆的重要原因。
被說“醜”的汽車遮陽傘,賣爆了三伏天帶火的,不止全景天窗遮陽簾,其他車載“降溫神器”同樣迎來銷售高峰。比如使用于前擋風玻璃的遮陽傘。
《天下網商》了解到,這款遮陽傘的創意來源于三位義烏汽車用品商家的“頭腦風暴”。44歲的熊志群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汽車用品市場紮根已有17年,創立的潤東車品專注銷售車載電子電器、車飾用品等,如今擁有近130名員工,在當地市場同行業績占比排名前三,在淘寶天貓、1688和亞馬遜平台均有布局,“南北半球各賣5個月”。
因為國内國外生意都做,熊志群此前時常去海外市場找靈感,了解各地車主的使用習慣。他曾研發了一款專用于前擋風玻璃的鋁箔擋,為了免去收納煩惱,又和團隊研發了一款可伸縮的産品,從手動升級到電動,這款前擋風遮陽産品已賣了15年。熊志群介紹,去年光是這個産品就賣了200萬支。
關于車載遮陽傘,得從2017年底說起。那時,兩位好友與他談論起一個來自韓國客戶的訂單,希望借鑒戶外遮陽傘設計一把異形傘。“異形”“遮陽”,這兩個關鍵詞再次敲開了他的靈感大門,“這是不是同樣可以用于車前檔?”
三人立即研究起來,2個月後畫出了一張概念圖。他們從義烏趕到紹興上虞傘生産基地,找廠家,打樣品,“說心裡話,第一眼看到,長得确實醜。”熊志群笑說,因為不對稱和外翻型的設計,打破了常規審美和操作。“廠家本不想開模,開口就要求先做10000把,最終三人每人投了50萬元,硬着頭皮先做出來了。”
熊志群拿着成品向客戶們介紹,零售定價每把78元。結果隻有兩位願意試試,大多數人覺得又貴又醜,不敢賣。
2018年3月,這款産品在三位設計者自己的店鋪上架後直接賣爆,作為“行業老兵”的熊志群直呼銷量“恐怖”:一個月售罄,補貨都來不及。而當時上遊制傘基地也開始面臨缺貨,因為有異形傘骨磨具的廠家不多,需要時間開發。“等到了8月,上虞就有很多廠子在做遮陽傘了。”
僅2018年,三人背後的三家公司,賣出近80萬把遮陽傘。直至今年,這把傘仍在熱賣,還通過亞馬遜等渠道銷往國外。
圍繞消費者需求創新雖然沒法把遮陽傘做成獨家爆款,但熊志群沒有灰心。因為在他的商業字典裡,“不追爆款”、守住品質底線,是企業的“長壽秘訣”。
目前,其公司的遮陽傘批發價是18元/件。熊志群稱,他們選用了新型納米钛銀隔熱材料,傘面要塗三次防曬塗層;同時傘骨會做噴漆,僅這個步驟得花2-3元的成本。
不追爆款的另一層考慮,是人員成本。熊志群說,怕訂單太多影響員工,進而對流程有所懈怠,放寬品控,影響口碑。“所以對于臨時爆單的訂單,我們一般都不大敢接。”
一開始,其公司車品隻布局了1688做訂單批發,觸達的都是B端商家,後來發現距離C端消費者太遠。所以2017年開始他在淘寶和天貓陸續發展出5家店,上架貨品各有側重,車載精品百貨、吸塵器、充氣泵、電子電器等,這些店日訂單量有2萬單。
每周開會,他的辦公桌上都會擺着七八條産品優化建議。他目前的主要工作還是在産品開發,每個月都有1-2款新品上架測試,如果客戶體驗不行,就立即改。“産品創新得圍繞消費者需求,不能像以前單純靠我自己了。”
這兩天,他也在琢磨全景天窗遮陽簾,因為不少買家提出了需求。“遮陽最關鍵的是隔熱材料,我們也确實找到了一種新型材料,測試過了降溫效果很不錯。”熊志群描述這款産品,造型更偏向于“罩子”,像車衣一樣把車窗都罩起來,即将上架。
越來越多同行瞄上這塊蛋糕,李清海也不敢怠慢。下一步,他計劃結合用戶建議做細節優化,開發更多天幕車型的遮陽簾,如廣汽埃安、小鵬等品牌車型,趕在9月淡季來臨前,再沖一波銷量。
據中研普華産業研究院測算,到2026年,我國汽車用品市場規模将達2.24萬億元。市場囊括電子用品、美容養護、裝飾用品、安全用品、改裝用品、維修用品等,細分産品更多,競争較為激烈。具備品質競争力的企業,将更有機會突破商業周期,穩步發展。
雖然感覺被曬黑了,但如果再選一次,王蕊說還是傾向新能源全景天窗車型,“因為有了全景天窗,一路上被景色環繞的感覺太棒了,當然如果再搭配靠譜的降溫神器,那就完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