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癌症手術前後營養調護少不了
第二章:肺癌發現為何晚
第三章:磁性納米粒子可治癌
癌症的确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現在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手術了。手術是一件非常傷元氣的治療方式,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保證癌症手術後病人的回複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手術前後營養調護少不了
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的醫療技術不斷湧現,癌症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但手術仍然是絕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的第一選擇。然而手術創傷可以引起機體物質代謝發生一系列變化,導緻體内營養物質消耗增加,營養狀況水平下降及免疫功能受到損害,因此,科學飲食對術後康複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術後該如何吃呢?不同手術列飲食的要求有所不同,通常非消化系統腫瘤手術對飲食影響較小,一般術後1—2天就可以恢複正常飲食。消化系統腫瘤手術後的飲食恢複過程相對緩慢,飲食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乜更多一些,重點介紹如下:
食管腫瘤手術後如何吃
食管是食物進入胃的必經之路,為了減少進食對傷口的刺激,一般手術前會放置鼻胃管。術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給予營養。最初禁食時,完全從靜脈補充營養。可以進食後,先從清水、米湯等試起,再給生奶、營養液等流食,每次液體量從50毫升開始,逐漸增加到150~200毫升;然後過渡到半流食,1-2周後吃軟食,恢複到普通飲食一般需要3個月左右。
正常進食後,飲食上仍需注意選擇質地柔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軟米飯、發面的主食、軟面包、面條、豆腐腦、蛋羹、氽肉丸子、清蒸魚等,以及細軟的蔬菜和水果。不吃煎炸、烤烙、粗糙、堅硬的食物,如燒餅、排叉、炸雞腿、炸花生米等;避免生冷、過燙、辛辣刺激性食物。
贲門腫瘤手術後如何吃
贲門腫瘤手術後的飲食基本上與食管腫瘤手術後飲食相似。贲門是胃的上口,如同胃的前門,手術後這道門關不嚴了,吃進去的食物容易反流回食管,為預防反流性食管炎發生,每餐不要吃得過飽,飯後不宜馬上平卧休患或彎腰,卧床病人可以采取擡高頭部呈半卧位狀态;少吃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濃肉湯、酸性果汁、油膩食物等。
腹腔腫瘤手術後如何吃
胃、大腸、肝、膽、胰腺腫瘤是常見的腹腔腫瘤手術。腹腔手術在術前就開始為清潔腸道而限制飲食,術後需要等到腸道完全恢複蠕動才能考慮開始進食。長時間飲食攝入不足,很容易出現能量和蛋白質營養缺乏。禁食期間,營養主要依靠靜脈補充。腸道排氣後,開始進食少量清流食(米湯、稀藕粉等),然後再逐漸過渡到一般流食(脫脂牛奶、米糊、去油雞湯、菜水、果汁等),少渣半流食(白米粥、雞蛋細面、蛋羹等)、半流食(各種湯面、馄饨、面片湯、氽丸子、煮軟的碎蔬菜、果泥等)、軟食,一切适應後再恢複到普通飲食。
1、胃腫瘤手術
由于胃部分切除後,病人的胃容量很小,幽門括約肌功能改變,食物在胃内停留時間很短,來不及消化就快速進入空腸,出現“傾倒綜合征”,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上腹脹、惡心、嘔吐、腹瀉、心慌、出汗等不适感覺。所以,飲食要根據這些改變進行調整。
●手術後初期,每次進食量要少,每日6~8餐,适應後再增加每餐食物量。
●術後忌用白糖、紅糖、甜飲料、甜點心等精制糖制作的食品。
●進餐過程中或餐後不要馬上飲水、喝湯或喝其他液體食物,因為液體食物在有限的胃内停留時間短,容易使還來不及消化的高滲性食糜傾入小腸,造成小腸蠕動增快,腹瀉或腹部感覺不适。如果要喝湯或飲水,最好在飯前或飯後0.5~1小時。
●食物的質地不要太稀,可以吃一些烤饅頭片、面包、饅頭等幹食(注意嚼碎後再咽)。
●飯後不要立刻站立勤學行走,最好平卧30分鐘。
2、肝、膽、胰腺腫瘤手術
胰腺腫瘤手術後禁食時間相對較長,肝、膽術後一般禁食3天,禁食期司以靜脈營養為主,之後從靜脈營養逐漸過渡到經口飲食。注意嚴格控制飲食中的脂肪,飲食順序為清流食、無脂肪流食、低脂半流食、低脂軟食、低脂普食。胰腺腫瘤術後飲食的過渡時間更長.要一點一點的适應。
●少量多餐,每日5~6餐。
●逐漸增加飲食中的蛋白質,如雞胸肉、蛋清、蝦肉、魚肉、豆腐、脫脂奶等脂肪含量低的優質蛋白質食物。
●補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烹調食物以蒸、煮、燴、汆、涮、鹵等少用油或不用油,的方法為主。
3、大腸癌手術
術後2天左右,腸蠕動功能恢複就可以開始進食,初期給予清流食,然後是少纖維流食如米湯、藕粉、米糊、胡蘿蔔汁等,逐漸過渡到少渣半流食、少渣軟飯、普通飲食。
手術後一段時間内暫不吃容易在腸道産氣的食物,如蘿蔔、大蒜、蒜苗、整粒豆子等,
便秘者适當增加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魔芋、蘋果泥、炖爛的銀耳等。
總之,術後飲食供給要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術後營養補充要恰到好處,既要防止營養缺乏,同時也要避免營養過度。
肺癌發現為何晚?
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我國惡性腫瘤之首,是對民衆健康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早期肺癌通過手術等方式治療預後良好,但是,臨床前來就診的肺癌患者絕大多數為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那麼,肺癌為何發現時多為晚期?
首先,早期肺癌的症狀很不明顯或很難引起人們重視。絕大多數的肺癌患者早期無任何症狀,部分患者即使有症狀,其症狀也往往缺乏特征性,難以引起患者甚至醫生的重視,這是導緻肺癌患者不能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肺癌患者早期會出現一些症狀,隻是這些症狀太過輕微或患者自認為正常而未能引起重視有關。早期肺癌患者症狀的輕重有無與肺癌發生的類型、生長部位、病變大小和生長速度有關,總結起來,肺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1、咳嗽
多為幹咳,無痰或少量白色泡沫痰,部分長期吸煙或患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發生肺癌時可能出現咳嗽性質的改變,如咳嗽程度加重、更為頻繁、咳嗽聲音改變等,但常常難以鑒别,因而極易延誤診斷。
2、咯血
腫瘤侵犯和破壞支氣管黏膜的毛細血管或腫瘤組織内的血管破裂均可導緻痰中帶血,臨床多為痰中帶新鮮血絲或血點,間斷或反複出現。早期肺癌少有整口咯血者。咯血較其他症狀更易引起患者重視,從而進一步檢查發現早期肺癌。
3、胸痛
腫瘤位于胸膜附近時,易産生不規則的鈍痛或隐痛。當腫瘤直接侵犯壁層胸膜時,疼痛較為尖銳,呈針刺樣,在呼吸或咳嗽時加重。早期肺癌患者出現疼痛症狀的很少,有些即使出現疼痛,其疼痛部位也往往與病變部位不一緻。
4、其他
如發熱、胸悶氣短、出現杵狀指(趾),骨關節疼痛等,均較少見。
由于肺癌早期症狀隐匿,不易覺察,因此大部分早期肺癌往往是由于患者體檢或車禍、外傷等原因在醫院拍片或CT檢查時偶然發現。而當患者當真正出現上述典型症狀、體征時,往往已是疾病的中晚期。
其次,發現早期肺癌的手段有限。目前醫院診斷早期肺癌最為常用的檢查手段包括X線及CT檢查。這兩項檢查均對周圍型肺癌病變較為敏感,而對發生于段支氣管以内的中心型肺癌不敏感。X線檢查可發現直徑lcm以上的病變,對于病變很小的早期肺癌存在一定困難,個别情況由于病變部位特殊而漏診率很高。CT對早期周圍型肺癌的檢測相對敏感,但價格較高,且對人體有輻射。近年來輻射量更小的低劑量螺旋CT越來越多用于早期肺癌的篩查。然而,這些影像學檢查即使發現了肺部結節,仍然不能确診肺癌,還需通過支氣管鏡、痰細胞學、穿刺甚至開胸活檢等進一步确診肺癌。對早期中心型肺癌較為敏感的熒光支氣管鏡檢查開展單位極少,發現更為困難。
那麼,有無更好的辦法提早發現肺癌呢?這其實是目前學者們一直在探讨的課題。目前加強對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是早期發現肺癌對肺癌高危人群的認定尚有一定困難。肺位于胸腔内,肉眼無法觀察也無法直接觸摸,不像乳腺癌、甲狀腺癌等體表腫瘤那樣通過患者的自查可以發現。但是,對于40歲以上,并滿足以下情況者,應引起高度重視,盡早做篩查:
●長期吸煙,吸煙指數在400年支以上(吸煙的年數乘以每日吸煙的支數)。
●吸二手煙超過20年。
●長期工作在密閉的環境中,體内外接受過量放射線照射者,如在金屬礦區裡工作的人,長時間大量接觸無機砷、石棉、鉻、鎳等。
●長時間接觸煤煙或油煙者,如接觸煤氣、瀝青、煉焦工人等。
●有肺癌家族史者。
此外,有以下不舒服,一定要盡早到專科醫院就診,如長期、慢性且不尋常的咳嗽,尤其是出現了頻繁的刺激性咳嗽;反複咳痰,痰裡有血絲,甚至呈現鮮紅色;不經意地發現一個部位的疼痛,如胸痛等。
近年來,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取得進展,已經發現衆多肺癌相關易感基因,通過對這些易感基因的檢測可提前預測肺癌發生可能性,從而指導臨床盡早發現。但是,截至目前,由于這項研究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受檢測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距離實際應用還需一段時間。
磁性納米粒子可治癌
美國佐治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利用納米粒子和交變磁場,可在半小時内殺死位于小鼠頭部和頸部的癌變腫瘤細胞,而不損傷健康的細胞和組織。
研究人員能利用少量的濃縮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殺死癌細胞。這種治療方式能輕易破壞上皮組織的癌變腫瘤細胞,這标志着研究人員可利用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誘導高溫、高熱進行相關的癌症治療。
此前的研究也證明,将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和強勁的交變電流結合,可産生足以殺死腫瘤細胞的高溫。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向腫瘤所在位置加入了0.5毫升左右的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溶液。随着小鼠在麻醉下逐漸放松,他們将其放入了外部包裹有線圈的塑料管。這一裝置能生成交替方向每秒可達10萬次的磁場。磁場将隻加熱癌變腫瘤内的濃縮納米粒子,而不使周圍的健康細胞和組織。
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能夠有效提高腫瘤所在位置的磁共振成像對比度,這意味着,即使物理學家無法通過磁共振成像掃描肉眼辨識出癌症,納米粒子也能幫助其探測到癌變。研究人員希望未來能使用單一試劑或媒介進行診斷和治療,這也是他們對使用磁性納米粒子極具興趣的原因所在。
當癌細胞經曆了高溫環境,也會表現得對藥物更加敏感。這一研究将為其他旨在利用磁性氧化鐵等可生物降解的納米粒子材料抗擊癌症的研究鋪平道路。
結語:很多癌症的潛伏都非常的隐秘,一直到癌症晚期,才能夠被發現,那麼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每年一次體檢就是自己對健康的最大保障。(文章原載于《抗癌之窗》《科技日服》,刊号:2012.04,作者:王璐,邵康,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