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内科主任醫師
尿液檢查的化驗中,與腎病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尿常規中尿蛋白這一小項,尿常規中尿紅細胞與尿白細胞也與腎病有關。一般來說,尿蛋白加号越多,表明患者尿中漏出的蛋白質也就越高。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多用加号( )來表示,分别為1 、2 、3 ,有的醫院可能還有4 。細心的患者會發現,尿常規中尿蛋白還有加減号(±)。都知道,尿常規中尿蛋白出現陰性(-),多表明尿中無蛋白質。那麼,尿蛋白出現“±”到底是何意思?需要治療嗎?如果要治療,又該如何治療?今天腎為先就與各位說一說這方面的問題。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尿蛋白出現“±”到底是何意思?一般來說,若尿常規顯示尿蛋白±,則多認作是尿中蛋白為微量,也就是說,“這一次”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有”,但“并不高”。然而,這也隻能代表“這一次”尿液的檢測結果,并不能說明患者(或許并不是患者)尿中蛋白一定是超标的。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理解:如果這一次解出的尿液過于濃縮,出現尿蛋白±(甚至1 或2 )很可能是“假陽性”,或者說本來的尿蛋白就是“陰性”的;如果這一次解出的尿液過于稀釋,出現尿蛋白±很可能尿蛋白并不是微量,或許本來的尿蛋白是“1 ”或“2 ”;如果是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即既不是非常濃縮的尿液,也不是特别稀釋的尿液,則多說明患者的尿蛋白處于微量,需要檢測者再複查及進一步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
假如複查之後患者的尿蛋白仍處于微量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達0.3-0.5克之間(一般不超過1.0克),則多需考慮如下八種情況或疾病的可能,絕大多數患者仍然需要治療。現分别介紹如下。
1.慢性小管間質性腎炎
慢性小管間質腎炎患者的尿蛋白多不會太高,尿常規檢查顯示的尿蛋白可以是“±”,也可以是“-”或“1 ”,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不超過1.0克。遇到這類腎病,當然需要治療,主要是針對引起腎小管間質損害的原因或誘因及并發症,以及保護腎功能的治療。
2.急性尿路感染性疾病
急性尿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下尿路感染與急性腎盂腎炎等,患者的尿常規檢查也可能出現尿蛋白±,甚至還可能出現“1 ”或“2 ”。經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後,再複查尿常規,尿蛋白多很快轉陰。因此也是需要治療的,主要就是抗感染治療。
3.慢性尿路感染性疾病
主要見于慢性腎盂腎炎的慢性尿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尿常規檢查出會顯示尿蛋白“±”或“1 ”,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也多不會超過1.0克。遇到此類腎病,也是需要治療的,主要是防止再發感染及感染後的抗感染治療。若已經出現并發症,還需針對并發症進行治療。
4.病情較輕的腎小球腎炎
檢查尿常規出現尿蛋白±也見于病情較輕的腎小球腎炎,如IgA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及糖尿病腎病早期階段,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後會發現患者的尿蛋白多處于“少量蛋白尿”水平。也需要治療,但不必過度治療。可根據病情選擇沙坦類藥物,血糖高者應該将血糖控制達标等等。
5.各種腎病治療恢複期
比如腎病綜合征等,各種腎病治療恢複期都可以出現尿蛋白“±”,此時仍然需要繼續治療,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鞏固療效,更重要的是防止複發。腎病綜合征中的微小病變或膜性腎病就是如此,激素還不能馬上停,但是通常可以減少使用劑量,其它藥物(如免疫抑制劑)多數還需要繼續使用。
6.慢性腎功能不全
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出現“±”,不能完全排除是慢性腎功能不全引起的。不要以為尿蛋白隻有“±”,患者的腎髒疾病都是病情輕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尿蛋白不一定都是很高的2 或3 ,也可以出現尿蛋白較少的“±”号,治療當然不能少,主要是針對慢性腎功能不全進行治療。
7.多囊腎病
一般來說,多囊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都不會是太高,即顯示為“±”或“1 ”,甚至尿蛋白可以是陰性(-)。當合并囊腫出血時,尿蛋白可以短時間見到“2 ”或“3 ”,同時出現尿紅細胞數量明顯超标。多囊腎病的治療,主要包括止血、控制血壓與保護腎功能等方面。
8.高血壓性腎損害
高血壓性腎損害患者的尿蛋白也可以見到“±”或“1 ”,尿液特别濃縮的情況下,尿蛋白也可以見到“2 ”或“3 ”,但是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在0.3-0.5克左右。關于高血壓性腎損害的治療,控制血壓達标是根本與前提。患者多會有心腦血管并發症,還要對這一并發症進行治療。
如上列舉的是比較常見的尿蛋白出現“±”的情況,事實上若患者檢測尿常規出現“±”,還可能有其它情況。也就是說,當檢查發現尿蛋白“±”時,還需要經治醫生根據病情做進一步檢查。經全面評估後,沒有問題當然最好,有問題者應分别采取如上相應的治療措施。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衆号同步首發,文章為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