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彤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很多患者長期受“慢性腸炎”的困惑很多患者患有慢性腹痛、或伴有腹脹、便秘、腹瀉、黏膜液便等症狀。去醫院做腸鏡檢查,發現腸粘膜有充血水腫,腸鏡診斷為“慢性結腸炎”。如果按這種診斷去治療,可能根本治不好。
這是因為這種病人可能并不是腸炎,而隻是腸功能紊亂,腸鏡發現的腸粘膜充血水腫隻是當時做腸鏡前服瀉藥人為所緻。部分患者因為腸鏡檢查進行了灌腸,可能在腸鏡檢查時還有明顯直腸粘膜糜爛,這些病人如果按照腸炎去治,當然治不好。
碰上一些過于在意的病人,反複做腸鏡,結果一些沒有經驗的腸鏡醫生可能因為發現腸鏡檢查出現充血水腫,而患者既往又診斷為“慢性結腸炎”而反複診斷“慢性結腸炎”,造成患者一直病沒治好的錯覺,或反複進行腸炎的治療。
這類病人到底是什麼病?
其實多為胃腸功能紊亂,以肚子痛為主者常為腸易激綜合征,簡稱腸易激綜合症,也就是腸子容易激動,容易受刺激痙攣引起腹痛。過去這種病又稱胃腸神經官能症,顧名思義也容易受情緒影響。
這種腹痛部位多不定,可以移動,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多于排便、排氣後緩解,無進行性加重,夜間睡眠後無症狀。
腹瀉常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可有排便較急迫或排便不盡感。糞便多帶有黏液,但無膿血。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幹結,可呈羊糞狀。
也有患者伴有明顯的失眠、焦慮、抑郁等神經精神症狀。體格檢查常無陽性發現,無固定壓痛,有時左下腹可觸及硬硬的“腫塊”,部分還有壓痛。造成患者很緊張,以為長了腫瘤。但與真正的腫塊不同,這種腫塊可消失,其實多為痙攣的腸管,由于本病缺乏特異性的體格檢查和生化異常的标志,患者常反複檢查又抱怨醫生查不出病。
腸易激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病因尚未明确,在人群中很常見,青年和中年人群多發,主要的治療方法為對症治療。
腸易激綜合症應該如何治療?
腸易激綜合症的治療的主要原則是生活調理,對症處理,改善胃腸動力、解除腸管痙攣以及減少腸内産氣等,同時輔以必要的心理治療。
迄今為止尚無一種方法或有肯定療效。鑒于腸易激綜合症的病因複雜, 往往又有心理因素(這點患者本人多不承認或認識不到), 治療中應與醫生充分溝通,消除患者顧慮,特别是不要責怪醫生查不出什麼病來,因為檢查隻是為了排除别的疾病,該病本身因為是功能性疾病,一般是查不出什麼異常的。
生活治療放松心态和飲食調理尤為重要,因為腸易激綜合症是功能性疾病,即使不治也不會變成什麼不治之症,因此一經确立診斷,應消除恐懼心理,放松心情。很多患者經檢查後醫生解釋便釋然開朗,病反而很快不治自愈。
部分患者可調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過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的攝取,經常體育鍛煉,減少對各種應激的反應等就足以達到治療目的。
● 轉載需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