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家長們認為的幼小銜接就是銜接一年級的知識。
但實際上,一年級的知識隻是幼小銜接裡一個銜接點而已。
除了知識的銜接外,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銜接。
1.時間觀念。
如果大家去幼兒園的門口看看,你會發現幾點送孩子的家長都有。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幼兒園又不學知識,就是玩的地方,所以無需太在意是不是遲到,或者是否早退。
可到了小學就完全不同了。小學不僅要比幼兒園上學時間早,還要嚴格按照時間來上學、上課、下課和放學。
這種變化,會讓“懶散”慣了的幼兒園小朋友很不适應。
那麼,在孩子上一年級之前的一段時間,最起碼一個月以上,就要嚴格按照小學時間表來執行。
對于9月份入學的孩子來說,暑假是一個很好的調節時間表的時間。
因為我國面積遼闊,各地晝夜時間差距很大,所以課程表無法做到全國統一,隻能本地教育部門按照自家實際情況做計劃。
整體來說,小學上課時間一般是一節課40分鐘,課間休息一般是10分鐘 。
2.習慣養成。
這裡說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
學習習慣又包括作息習慣、閱讀習慣、書寫習慣等;
生活習慣主要指的是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收拾文具等。
如果一個孩子既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有優秀的生活習慣的話,家長們根本不用擔心孩子無法适應新環境,或者學習不好。
3.心理建設。
到了小學在學習模式、人際關系等各方面都與幼兒園有很大差别。
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基本以遊戲為主。可到了小學卻要以文化課的學習為主。
在幼兒園,老師關注每個孩子的喜怒哀樂。可到了小學,因為考核業績等原因,老師們隻關注學習前幾名的孩子。
幼兒園時候,老師們以鼓勵和表揚孩子為主。到了小學,如果你表現不好,或者成績不理想,都有可能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
這些變化都可能引發孩子的高度不适應。于是,在孩子正式上小學前有必要幫助孩子構建一個比較客觀的心理預期。
當然這裡說的心理預期,首先要讓孩子對小學生活有一個良好的期盼。
比如,會結實一群新的小夥伴;會學習很多知識;會有嶄新的教室和高高的課桌、嶄新的書本……
然後呢,也需要孩子對學習态度和學習成績有一個正确的認知。
比如,上課認真聽課;放學後要先完成作業再玩等等。
4.知識儲備。
其實,知識儲備是家長們最重視的部分。實際上,如果前三部分,都做好了準備,知識儲備這塊稍微做點啟蒙,大部分孩子上了學,也能夠遊刃有餘。
這裡說的知識儲備包括:拼音、10内的加減法、100以内數字、古詩、弟子規等。
拼音怎麼學?幼兒園老師都會教。家長們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認識和練習。
認識并會書寫的孩子,上了一年級後會更容易地學會拼讀。拼讀是自主閱讀的基礎。
想要自主閱讀,除了要會拼音,識字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10以内的加減法是孩子學好數學的基礎,所以家長們應該陪孩子做一些思維訓練。包括适當做一些習題。
如果數學思維差的孩子,一味做題也沒多大用處,不如讀一讀《摩比愛數學》這樣的專業書籍,來幫助孩子打開思維。
而詩歌背誦重點不在背誦,而在于感知意境、韻律、美感,和培養孩子的語感。
《古詩裡的核心詞》這套書是根據小學生必背詩文來定制的中英雙語詩歌。
除此外,優美的繪畫、專業的解析、音頻,讓這套詩歌更加高大上。
寫在最後:
雖然家長們都非常重視知識儲備這塊内容。但不得不承認,如果方法不對,就知道逼着孩子早早識字、背很多詩、做很多題,也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正面影響,相反這樣做隻有可能讓孩子早早就厭惡學習。
與其拼命刷題不如幫助孩子構建能力,同時通過遊戲和多讀書的方式幫助孩子構建思維和搭建知識庫。
當學習思維被打通,有好的習慣和能力、腦子裡也有一定量的知識的時候,考個好成績應該不是難事。
注: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