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食物不僅是肚子餓的時候充饑的,還是滿足味覺、會讓孩子感覺愉悅的東西。但是,卻為何越來越多的孩子厭食?除了腸胃不适外,有時候很大原因是情緒上的。
如果爸媽有以下4種行為的,會讓孩子從此對吃飯恨之入骨,由此産生的陰影會伴随一生,尤其是當TA與你一起吃,并且吃的是你做的食物的時候,這種讨厭感更為強烈。
1、恐吓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是否吃飽是大事,對幼年的孩子不惜以恐吓來讓孩子吃飯。當孩子吃飯不認真或者不想吃時,大人就會說“你再不吃,我叫大灰狼來抓你”,“你再不吃,我把你丢給老虎”……年幼的孩子不懂得分辨想象與現實,他們在大人的恐吓下乖乖吃了,但是由此引緻的心理陰影你知道多大嗎?他們不敢違抗大人不吃飯、甚至不敢獨睡、不敢進入黑暗的房間,隻因為無知大人捏造的“大灰狼”或“老虎”。在這種情況下咽下的飯,是索然無味的,隻是因為孩子們心中充滿恐懼。
2、哄騙
幼年時期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玩,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盡快吃飯,會哄騙孩子說“吃完飯我給你吃糖”,“趕緊吃飽,我帶你去買玩具”……這類哄騙吃飯的行為對孩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飯後得到了糖或玩具,但是這些孩子會漸漸養成習慣,要大人給他們承諾才會吃飯,否則不吃飯。有些純粹忽悠的大人,會讓孩子感覺到欺騙,漸漸地,他們也會學着模仿。有實驗證明,經常被家長哄騙的孩子更容易說謊。
3、飯桌上唠叨批評
有些父母在飯桌上喜歡唠叨,比如這菜多貴,一定要吃,否則浪費;比如飯桌上跟孩子說媽媽賺錢多辛苦、做這頓飯多累,不吃會浪費媽媽心血等。這種行為會讓孩子産生心理壓力,硬着頭皮吃下去,但是漸漸地,孩子會産生心裡排斥和反感。尤其是那些喜歡在飯桌上批評孩子今天犯了哪些錯誤,甚至在飯桌上責罵孩子的,這類孩子更容易厭食。
4、飯菜一成不變
有個朋友非常讨厭吃稀飯,他跟我說自己的童年如何被母親“虐待”的。他的母親認為小孩子腸胃嬌弱,就應該吃稀飯,他5歲前幾乎就隻是吃稀飯,早餐、午餐、晚餐,頓頓都是稀飯,他稍微表現出反抗,這個母親就威迫利誘恐吓一起上,還說家裡沒錢,不吃稀飯不懂事,反正能出的招數都出了。即使大人天天吃稀飯都會厭倦,更何況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母親的“淫威”下,是乖乖吃飯了,但是長大後,他每當看到稀飯都恨之入骨。
讓孩子吃飯最正确的做法:
既然食物是滿足溫飽的,孩子不餓,就不想吃,當他餓了,自然會找吃的。所以讓孩子吃飯的正确做法是,讓孩子自己吃,吃多少就多少;平時家裡不要放太多零食,不要為了讓孩子吃飯,用情感“綁架”孩子;均衡營養,食物力求多樣性,單調的食物不僅營養不足,還會讓孩子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