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嗎?你知道冬至吃餃子的來曆嗎?我們都知道冬至到了,北方人都要吃餃子。
說起冬至的餃子,其中還包含了感人的寓意。有個諺語是這樣說的,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話與東漢末年醫學家張仲景有關。
張仲景是河南鄧州人,出生在一個潦倒的官僚家庭,他父親飽讀詩書,為官清廉,張仲景從小深受父親影響,喜歡看書,勤奮好學對醫學知識非常感興趣。
在當時的動蕩不安的年代,連年混戰。老百姓颠沛流離,饑寒困頓,很多地方連年爆發瘟疫。見此情景張忠景發誓,要好好學習,立志做個能解脫百姓疾苦的醫生。
相傳有年冬天,十分寒冷,1天,張中景給人看完病回家,一路大雪紛飛,雖然穿着厚厚的棉衣還凍得直打哆嗦。
他路過小鎮街道時,看見很多人,穿衣單薄,破爛不堪,凍瘡滿身,耳朵凍得像紅蘿蔔,有的已經潰爛發膿。
張仲景看着心裡非常難過,暗暗發誓要用所學醫術幫他們治愈受凍的耳朵。
他想,用什麼辦法給他們去寒保暖呢?他翻遍了所學醫書。決定用食療的方法來抵禦身體裡的寒氣。
這1天,到了冬至,他帶着弟子去街上購買了很多祛寒的藥材和羊肉,在路邊搭起了一個棚子,支起了一口大鍋。
把所有的祛寒的食材倒進了鍋裡熬,然後再撈出羊肉,剁成肉泥,用擀好的面皮包裹住,把面食仿照着耳朵的樣子,包成食物,最後放進鍋裡煮。
煮熟的面食香嫩可口,它不僅是治療凍傷的藥,也是一道可以飽腹的美食。張仲景給它取名叫祛寒嬌耳湯。它的樣子像耳朵古人稱為嬌耳。
後來老百姓學會了這道吃食,慢慢演變成了餃子。說來奇怪,很多人吃了驅寒嬌耳湯以後,身心暖和了,耳朵也熱了起來,不久耳朵的凍傷就好了。
老百姓都非常感謝大冬天,張仲景為大家送的這碗溫暖的嬌耳湯,從此以後老百姓每年,一到冬至都仿照嬌耳的樣子,做成面食煮來吃。
一句諺語流傳至今:吃了冬至的餃子,冬天就不怕凍傷耳朵了。
到了冬至這1天,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除了預防冬天的寒冷,也是為了紀念聖醫張仲景。
現在的餃子花樣百出豐富多彩,不再隻是治療耳朵的藥,更是新春佳節餐桌上應時不可缺少的佳肴,白吃不厭。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現在的冬至更成了聯系親朋好友的紐帶,發一條祝福語,聯絡感情,略表心意。
看到一個冬至問候語是這樣寫的:親愛的,今天是冬至,别忘了吃餃子,我想包個餃子送給你。主料是牽挂,配方是思念,生産日期是認識你的第1天,保質期永遠,味道開心快樂!
怎麼樣看到是不是心裡很暖?冬至如約而至,至此周長夜短,願你的幸福無所不至,願你的生活盡善盡美。
吃水不忘挖井人,讓我們永遠記住,懸壺濟世一代聖醫張仲景。願我們都做一個為他人着想的好人,做一個有用的人,讓别人記住,世代相傳,永世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