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生活小知識 公共馬桶怎麼坐才能保護健康
第二章:公共馬桶 暗藏玄“疾”
第三章:上完廁所别馬上坐
出門在外總會尿急的時候,可是公共廁所卻不像家裡的馬桶三天一清洗的,那麼使用公共馬桶時怎麼才能保護健康呢?
生活小知識 公共馬桶怎麼坐才能保護健康
一、最外側的廁位最幹淨
人們如廁時通常喜歡選擇最安靜的地方,所以公共衛生間内最靠裡、最角落的廁位往往被用得最多、也是最髒的。最靠外面的廁位反而最幹淨,不過其隐私性也最差。
當然,您也可以在清潔衛生和隐私安靜之間折中選擇。
二、坐便器内投一張紙防迸濺
如廁最尴尬的莫過于坐便器内的水花濺到臀部,不僅不舒服,還存在很嚴重的健康威脅。如廁前可以先在坐便器裡投張紙巾,可有效減輕沖力,避免水花濺起。不過衛生紙别扔得太多,否則可能導緻坐便器堵塞。
三、盡量使用馬桶紙墊
别小看公共衛生間提供的薄薄一層馬桶紙墊,它确實能有效抵禦他人留下的有害細菌。要想增強防護效果,您可選擇多墊上幾層馬桶紙墊。如果公共廁所裡不提供紙墊,可以用衛生紙墊在馬桶上。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如廁時會蹲在馬桶上,這樣是極其不安全的。
四、要記得備足衛生紙
這點其實再簡單不過了,但卻最易被人忽視。上廁所前,要檢查廁所内的衛生紙是否充足,或自備衛生紙。
五、利用紙巾隔絕細菌
紙巾不光是用來擦手的,還能在公共衛生間内提供額外的保護,比方說開關門時在門把手上先墊上紙巾,從而盡可能減少細菌危害。
六、避免直接用手去沖廁所
除了自動感應沖水裝置和腳踏式沖水開關之外,其他的沖水開關都極易使人沾染細菌等,最好避免直接用手去觸動開關,可用衛生紙包裹着觸動。
七、水龍頭其實也很髒
很多人認為衛生間裡肯定是廁位最髒,其實也不盡然。衛生間的地面、洗手池都可能很髒。特别是洗手池,除了潮濕适合細菌滋生之外,水龍頭把手也可能非常髒。
八、便後洗手至少30秒
便後要認真洗手,盡量用肥皂和熱水,至少要洗30秒鐘,确保雙手直到腕部都洗幹淨。
九、謹慎使用自動幹手機
為了節約紙張、保護環境,不少公共衛生間裡都配了自動幹手機。可有的幹手機是需要按下按鈕啟動的,這個按鈕可能就沾了很多細菌。此外,幹手機吹出的熱風可能是衛生間内污染的空氣,反而會把細菌吹到洗幹淨的手上,外出時最好用自備手絹或紙巾擦手。
公共馬桶 暗藏玄“疾”
在中國,馬桶也作為生活品質的象征,被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公共場所采用。而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曾經發明馬桶的英國人,在150年後,卻開始摒棄它。位于曼徹斯特市的着名商業城洛奇代爾鎮,準備從本周起為主要的購物中心換蹲便器,取代清一色的坐式馬桶。随着人們對于生活的關注,馬桶已不再是單純的衛生潔具,着名歌星劉德華甚至專門為“馬桶”唱了一首歌,來描述它與人類的親密關系。
公共馬桶:“坐”出來的恐慌
馬桶的出現,不僅使人們的如廁問題變得衛生,也使許多發達國家因此開始重視城市自來水和排污系統的建設,可以說,馬桶的發展史,也反映出人類文明、衛生的曆史。
然而,本應為人們帶來便捷的馬桶,卻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在外上廁所,馬桶較多時,哪怕有一個蹲廁,所有人都會在門口排隊等着。”接受記者采訪時,李小姐正在一家着名商場的二樓女廁所門前排隊。如果沒有蹲廁,那就要靠個人功力了。李小姐說,隻能像“蹲馬步”一樣,努力不讓皮膚接觸到馬桶。髒,是大家對公共衛生間馬桶的唯一共識。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有近七成人在公共場合遇到馬桶的态度是“踩在上面,或紮馬步”,還有近兩成的被訪者“不會選擇馬桶”,隻有一成人選擇安安穩穩坐在上面。
專家表示,理論上講,性病傳播的幾率并不大。隻有在性病患者上廁所時将帶菌分泌物留在馬桶圈上,而後面使用者的生殖器又不慎沾上時才會傳染。隻要有人經常清潔坐墊,或用手紙墊着坐、擦完再坐,就可避免。事實上,專人經常清潔坐墊在公共場合極難實現,而且使用公共馬桶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皮膚真菌感染,更需要提防。
不僅是公共場所,家裡的座便器也有衛生隐患。據公共衛生權威部門調查發現,32%的馬桶坐墊上有痢疾杆菌,其中一種叫“宋内”的痢疾杆菌存活的時間長達17天;另一份實驗顯示,将1億個脊髓灰質炎病毒投入馬桶内,濺到座墊上的病毒竟有3000個。
蹲便器衛生但不安全
相比之下,蹲便器由于不直接和皮膚接觸,被人們認定為更衛生的選擇。但蹲便器也有它的劣勢———老年人使用時容易造成意外。“有時候蹲下去了,半天都起不來,還會頭昏眼花。”蹲便器讓老人煩惱不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高血壓科主任餘振球說:“蹲便時,腹股溝和腘窩處的動脈管折曲度小于40度,身體的過度彎曲使胸腔和下肢一齊向腹部施加壓力,使原本功能處于劣勢的心髒、血管雪上加霜,尤其是在患者合并有大便幹結的情況下,患者需用屏氣來加大腹部的壓力,從而瞬間出現上半身血壓迅速增高的一系列症狀,如面部充血、心跳加劇、呼吸急促、頭腦發漲,嚴重者會出現腦溢血、心絞痛等,從而危及生命。”還有些老人常年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由于膝關節軟骨表面被破壞和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常會使老人出現下蹲困難。相反,使用馬桶如廁比較省力,腿的承重能力不大,重量都轉移到了馬桶上,所以對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來說非常方便。
守護馬桶上的健康
馬桶是小,健康事大。為此,專家們也從衛生、健康和慢性病患者使用注意等幾方面,為大家傳授了幾招馬桶健康經。
公共場所盡量選擇蹲便器。由于目前還不能保證公共座便器每次使用完後都消毒,專家因此建議公共場所應盡量選擇蹲便器。
看書抽煙都是大忌。如廁時看書抽煙會分散注意力,易導緻排便不暢,甚至誘發痔瘡,排便時最好一心一意,切忌太用力,排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勉強。”
沖水時蓋上馬桶蓋。如果沖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内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抛到6米高的空中,并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污染牆壁和其他物品。
三天一刷洗,内外都兼顧。很多人都會等馬桶出現污垢後才進行清洗,其實,這時馬桶内外早已細菌密布了。馬桶外側最好也擦一遍,固定用一塊抹布,不要和其他抹布混用。
上完廁所别馬上坐
說到排尿,大概除了嬰幼兒,沒有人說小會。不過,從健身防病角度看,又有幾人敢說自己的排尿方法科學呢?什麼才是科學的排尿方法呢?
首先簡單了解一下排尿的生理過程,排尿時副交感神經興奮,膀胱逼尿肌收縮、括約肌松弛,整個過程是在平靜狀态中完成。因此,上公廁時有些男性朋友因緊張而排尿不暢,此時應該放松心情、做一下深呼吸,小便自然通暢。排尿時最好不要急着用力,尤其患有前列腺增生的中老年朋友更應注意,以免增大腹壓,加重症狀。小便時如不能徹底排空,可以按摩一下小腹或用手指在陰囊與肛門之間的會陰部位擠壓一下,這樣不僅能排出殘餘尿,而且對患有前列腺炎的人頗有好處,排尿結束後最好不要立即去坐,因為排尿結束後,尿道内外括約肌閉合使前列腺部尿道形成一個閉合的腔,如果立即坐會加大腔内壓力,從而引起尿液反流誘發前列腺炎。司機朋友更要注意這一點。
究竟多長時間排一次尿好呢?
正常男性白天平均2個小時排尿一次,共4-6次;夜間入睡後最好有1次,但要因具體情況而定。飲水過多、精神緊張都可以引起尿頻;而出汗過多會引起小便次數減少,這都屬于生理現象。不要憋尿,如果有條件,1小時就去排尿一次也是好的,可以及時排掉體内毒素。此外,很多人認為能做到“飯前便後勤洗手”就足夠了,這是不全面的,便前的洗手在某種意義上比便後洗手更有意義,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結語:出門在外時包裡一定要多備幾包紙,幹、濕紙巾都要準備好,這樣在上公共廁所時你才能坐的安心!(文章原載于《養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3,作者:郭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