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分吃什麼 四大佳品讓你健康過秋分
秋分吃什麼 四大佳品讓你健康過秋分
更新时间:2025-01-05 22:49:14

  雖然秋分節氣還沒徹底到來,但已然就在身邊了。在這即将到來的秋分節氣中,很多人都開始盲目起來,不知道該吃什麼。同樣,關注養生的朋友也許會問,秋分節氣中我們吃什麼比較養生?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下面這篇文章,走進秋分飲食的世界。

  秋分時節吃什麼

  即将秋分了,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應該再随意吃東西了。秋分的到來伴随着諸多易發病,所以在飲食上,我們一定要注意健康。下面,是小編向大家推薦的幾個秋分養生佳品,關注吃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1、百合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

  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将百合洗淨,煮熟,放冰糖後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2、紅棗

  據中醫專家講,大棗不光是甜美食品,還是治病良藥。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據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髒、降低血脂等作用。

  專家介紹說,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濕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濕熱者,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

  3、番薯

  我國醫學工作者曾對廣西西部的百歲老人之鄉進行調查,發現此地的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習慣每日食紅薯,甚至将其作為主食。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

  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4、枸杞

  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後飲用,能夠降血壓。至于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秘、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發、口腔炎、護膚等作用。

  但是,由于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在陣陣秋雨當中, 我們迎來了秋分節氣。秋分,是秋季90天中間的那天。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時間長短相等。從這一天起,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慢慢的減少,秋意也将更加濃厚,天氣就要加速變冷了。在秋分節氣,我們要注意吃一些什麼食物呢?在飲食方面,我們要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黑木耳可以滋陰、潤肺、養血。

  秋分養生吃木耳

  黑木耳——藥食俱佳的平補食物

  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種。因其生長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本品既可食用,又可入藥,是藥食兼用之品。

  黑木耳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和藥用菌,黑木耳人工栽培也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黑木耳口感細膩清脆,滑嫩可口,味道鮮美。作為食品,黑木耳味甘淡,可随個人的喜好任意添料調味,制成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

  中醫學認為,黑木耳味甘性平,歸脾、肺、肝、大腸經,主治氣虛血虧、肺虛久咳、咯血、痔瘡出血、婦女崩漏、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它作為藥物,則是難得的補品,雖木耳性平力緩,但卻不膩不燥,可長久服用。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着《神農本草經》就已經記載了它的藥用價值,能“益氣不饑,輕身強志”、“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陰痛,陰陽寒熱,無子”。曆代本草如南北朝梁代的《名醫别錄》、唐代的《食療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當代的《中華本草》等,對其均有論述。

  現代科學認為,木耳不但蛋白質豐富,而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别是鐵元素含量極高,每100克幹木耳含鐵達185毫克,是肉類的100倍。因此,黑木耳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極佳食品。黑木耳還有潤腸解毒功能。黑木耳中的腺嘌呤核苷有顯着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還是中老年人的優良保健食品。

  另外,黑木耳對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糞石等内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着的化解功能。黑木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能對各種結石産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剝脫、分化、侵蝕結石,使結石縮小,排出。

  注意:黑木耳為補品,藥力平緩,故隻宜用于輕症、緩症或亞健康者的日常保健,若遇重症、急症當需配伍他藥或作為治療輔助品。此外,黑木耳較難消化,并有一定的滑腸作用,故脾虛消化不良或大便溏稀者忌用;對木耳及與其相類似真菌過敏者均忌服。

  我們了解了秋分應該去吃什麼,可是這些還不夠,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好養生細節。秋分這一天,晝夜等長,溫差逐漸拉大,氣溫下降的很快,所以在這個節氣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保暖,注意好生活之中的養生工作。

  一、飲食:清潤溫潤為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後,氣溫驟降,氣候幹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幹、咽幹、咽癢、皮膚幹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在飲食上特别要注意預防秋燥。

  秋分時節最重要的當數充足補水。這個補水應該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膚的保濕,總之從頭到腳,盡量讓身體感覺潤澤舒服。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秋分時節的鮮梨、蘿蔔都具有行氣的功效,可以抵達人體各處潤燥。梨盡量熟食,可滋五髒之陰。秋燥易傷大腸,所以經常有便秘、痔瘡等出現,此時應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與何首烏等。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6節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緻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千金方》說,秋分時節勿食豆芽,此時豆芽會傷人神膽,引發哮喘。秋分時節也不能多食新姜以及生蒜。蛋黃月餅、豆芽、新姜、生蒜、肺、野雞、豬肚、芹菜、螃蟹都少吃或不吃為佳。

  二、起居:早點睡早點起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添衣也不要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禦寒冷的能力,所謂“春捂秋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不同于青壯年人,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特别要注意讓腳保暖,别讓腳部仍處于夏天中——光腳穿涼鞋,這樣很容易着涼,引起腸胃不适,甚至由此招來感冒。除了白天讓腳暖和外,晚上回來用熱水泡一會兒腳也很不錯。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哪怕比以往早10分鐘,也是進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内,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隐患,還會導緻咳嗽等疾病。

  中醫認為:側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氣不散。長壽老人一般睡眠時都呈側卧。而以右側弓形卧位最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卧如弓。”正确的睡眠姿勢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側卧,微曲雙腿,全身放松。這樣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變動,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胸部受壓最小,不容易出鼾聲。

  需要指出的是,秋季睡眠姿勢的選擇也須因人而異。如有些疾病患者卻不宜采用右側卧的方式。如心衰患者,則宜采用半卧位。腦血栓患者,側卧會加大血流障礙,易導緻血栓再發,而宜仰卧。胃潰瘍患者,右側卧,會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體的回流量,引起胃部灼痛,而宜左側卧。高血壓患者,宜加枕平卧,枕頭一般高15厘米左右。肺氣腫患者宜仰卧,頭部略高,雙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暢。

  肺主氣,與呼吸的關系最為密切。秋天進行深呼吸有助于調養肺氣。你可以每天在睡前或晨起,平躺在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呼吸,鼓起小肚子,停頓幾秒鐘後,再把氣從鼻孔裡面呼出去,小肚子收縮,反複做20~30次。

  三、運動:輕緩為主,不要過量運動

  秋高氣爽,也是鍛煉的好季節。但由于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内養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幹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兩防”。

  一防受涼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過度

  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内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秋天氣候幹燥,預防秋燥,對于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适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四、情志:多走走趕走抑郁惆怅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産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分時的養生内容,還有一大部分是關于情緒的,應讓情志平和。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氣血收養,且此時空氣質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鍛煉了身體,也能讓人神清氣爽。當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遠眺也是個好辦法,登高遠眺很容易趕走憂郁、惆怅等不良情緒。

  對于極少運動的辦公室人群和老年人,剛開始運動時可多做做伸展運動,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從呼吸到循環系統、腸胃消化系統、内分泌系統,全身氣血循環活絡了,人自然感覺周身通泰。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秋分節氣應該屬于最喜歡的節氣了。在秋分節氣中,中老年人可以陪着老伴一起出去散散步,聽聽大自然的聲音,聊聊年輕時的故事,這樣可以讓心情平靜下來,減緩秋季對對精神方面的影響,對身體很有好處。

  五、防病:秋分灸

  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複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腸病、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氣當天以及前7天、後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熱象明顯者慎做秋分灸。“溫熱療法”對于熱象明顯者來說可謂“熱上加熱”。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幹澀,多數屬于熱症;發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屬于明顯熱象,皆不宜做秋分灸。糖尿病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老人的皮膚感覺遲鈍易燙傷,應由家人幫忙施灸。家人施灸時可将食指與中指置于穴位兩側,代老人感受熱度。

  最後提醒,雖然秋季是養生進補時節,但也需要有針對性,不可盲目亂補。不可逢補必肉,多補少出,打破身體平衡補出一身富貴病;也不可隻補貴的不補對的,養生進補不是講究進補的食品越高檔越名貴,而是講究是否對症下藥,進補之前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偏寒還是偏熱,然後再針對自己的身體制定養生進補食療方。

  總結:秋分即将到來,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為應該秋分而做一些養生工作。秋分中的養生與其它節氣不同,秋分養生注重生活中的小細節,所以在這個節氣中,大家應該多注意一些身邊的養生常識。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