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很多人因為抵抗力差而一起感冒,不過有很多疾病的症狀和感冒比較相似,想知道哪些疾病被稱之為“假感冒”嗎?我們又該如何增強抵抗力呢?大家一起來了解春季養生的方法吧!
“假感冒”之一:過敏性鼻炎
患者會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類似”感冒症狀,并伴有輕度發熱,乏力頭痛,但對抗病毒藥或清熱解毒的中藥卻有“抗性”。
和感冒相比,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狀更嚴重,流清鼻涕、鼻癢程度重,時間長,有時會持續一兩個月。
過敏性鼻炎和感冒并不難區分。病因上二者就不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過敏性鼻炎則是由花粉、真菌孢子等各種過敏原引起的。
其次,從症狀上看過敏性鼻炎一般不發燒,沒有全身酸痛等症狀,隻有打噴嚏、流鼻涕、鼻子癢等局部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現。
而且有的病人會伴随出現眼睛癢、流眼淚、胸悶憋氣等症狀。“隻要和感冒區分開了,用抗過敏藥,就能對付過敏性鼻炎了。”
“假感冒”之二:大葉性肺炎
主要由肺炎鍊球菌引起,會出現高燒、咳嗽、打寒戰等類似感冒症狀。
臨床上這種病最易在青壯年身上發生,他們往往覺得自己身強體壯,把該病早期出現的咳嗽、多痰和發熱等症狀看成普通感冒,耽誤了治療。
大葉性肺炎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患者都會發熱,并且在進行X光檢查時,肺部可見明顯的實質性變化。
受寒、疲勞、醉酒、淋雨引起的感冒,都可能誘發大葉性肺炎,因此避免受寒及過度疲勞是很有效的預防措施。
“假感冒”之三:“月子病”
在産後出現關節酸痛、畏寒、怕風等類似感冒症狀,有可能是産後受了風寒濕邪,傷及關節、筋脈、肌肉組織所緻,民間也稱為“月子病”。
為此,北京中醫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華玲表示,産婦在産後短期内盡量别吃冷飲、用冷水,尤其關節處更要注意養生保暖。
“假感冒”之四:急性腎炎
發病前24周常有上呼吸道炎症和扁桃體炎症,表現為咽痛、流涕、鼻塞及低熱,容易被誤診為感冒。
有統計顯示,大部分急性腎炎患者,尤其是兒童,在發病初期,基本都和普通感冒難以區分。
專家說,相當一部分急性腎炎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誘發的。但幾天或1周後,就會發現食欲減退、疲乏無力、惡心嘔吐、臉部和全身浮腫、尿少渾濁等現象,最好馬上去醫院檢查尿常規。
“假感冒”之五:甲型流感或季節性流感
雖然都叫感冒,但流感和普通感冒從症狀和傳染性上卻表現不同。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劉又甯表示:“一般來說,普通感冒症狀輕,流感症狀重;普通感冒傳染性低,而流感傳染性強。
常常在一個家庭、一個辦公室,甚至一個學校出現群體發病。”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鼻咽部症狀。
而流感鼻咽部症狀輕,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等。通常,普通感冒一周痊愈,流感病程可能更長。
“假感冒”之六:白血病前期
經常感冒發燒,持續半個月到1個月都不見好。這是很多白血病患者在确診前都碰到過的情況,也容易被忽視。
養生專家說,臨床上,确實有很多白血病患者是因為發熱去就診時被發現的。由于白細胞大量增加,人抵抗力下降,會反複地感冒發燒。
如果是急性白血病,發病很快,除了感冒發燒,還會出現胸骨疼痛、出血、身上有瘀斑等現象,比較容易判斷。
對于慢性白血病來說,因發病時間較長,一旦體檢中發現淋巴細胞異常升高,或者摸到腫大的淋巴結,就一定要馬上到血液科就診。
“假感冒”之七:風濕性疾病
許多風濕性疾病常發于普通感冒之後,伴着漫長的病程,逐漸出現遊走性關節腫大疼痛。
若此期得不到合理治療,可引起心髒瓣膜受累進而繼發風濕性心髒病。應特别注意,若感冒後不明原因發生四肢關節紅腫熱痛,應考慮到風濕熱的可能。
“假感冒”之八:流腦
不少呼吸道急性傳染病在發病初期的表現都很像感冒。除了流腦外,還有乙腦、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出血熱等。
這六大急性傳染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通過空氣傳染病毒或細菌,最先進入人的鼻腔,然後順着咽喉、氣管等呼吸器官侵害人體,這種發病機制和感冒很像。
雖然和引起感冒的病毒不同,但在潛伏期,它們的表現卻是相同的。
尤其在發病的頭一兩天,要想區分非常難,因此負責任的醫生都會叮囑病人要多觀察,一旦發現還有哪些症狀和感冒有着細微的不同,就要及時就醫。
流腦:美國“健康”網站數據顯示,每10個流腦病例中,幾乎就有1個被誤認為感冒。
但仔細辨别,除了發熱、頭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和感冒相似的症狀外。
兩者還有四大不同:流腦頭痛要比感冒劇烈;流腦有噴射性嘔吐現象;流腦病人的脖子是僵直的;部分流腦病人身上會出現瘀斑。冬春季節,流腦發病率較高。
乙腦:會出現發燒、頭痛、咳嗽、咽痛等“假感冒”症狀。與感冒不同的是,還有惡心、嘔吐、嗜睡等現象。一般在5—10月發病較多。
麻疹:一般發生在1—4歲孩子身上。除發燒、流鼻涕、乏力等感冒症狀外,幾天後,孩子面頰上會出現紅點,之後向全身蔓延。
流行性腮腺炎:除了低燒、頭痛等和感冒相似的症狀外,還會出現兩腮腫起、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覺得燈光或陽光異常刺眼等現象。
水痘:通常會先發燒、無力、沒食欲,這與感冒有些類似。之後身上會出水泡,并持續幾天,結痂脫落,大約10天到3個星期才能消失。這樣的水泡很癢,如果抓破,就會留下疤痕,日常的養生保健很重要。
出血熱:起病急,一般有發熱、畏寒、出汗、全身肌肉酸痛、劇烈頭痛等症狀,但很快就會覺得腰痛、眼眶痛,顔面、頸部及上胸部皮膚潮紅。發病4天後,鼻、牙龈、小便等不同程度出血。
10種不起眼的病會要命
1.睡覺流口水,不僅僅是可愛
你會為你睡覺時流口水而不好意思嗎?這可不是可愛或不衛生那麼簡單。
它可能是由于你的神經調節障礙而引起的。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
常說的“ 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條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個例子。除此之外,口腔内的衛生沒有打掃好,也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口腔裡的溫度和濕度最适合細菌的繁殖,炎症、睡覺流口水,也是在提醒你,小心牙周病,要去看牙醫了!
2.腳有些腫?不可輕視
最近腳有些腫,還伴随着痛癢……這個看似尋常的症狀,可不能小瞧。
它很有可能是在對你說“你的靜脈出了問題!”腳腫了,往往是由于靜脈栓塞而引起的,及時看醫生的話就沒什麼事,不然很可能導緻下肢浮腫,甚至會引發肺栓塞,影響到你的生命安危。
靜脈中的一些小血管被堵塞住了,血液就回流不暢,才會出現腳腫的症狀。所以你可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你的腳腫,通過按摩不僅無法退下去,反而越來越嚴重的話,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3.視力減退的幕後黑手
最近的工作忙到想吐,你整夜整夜地在電腦前加班,視力明顯下降。
你要當心了!眼睛經常發花、眼角幹澀、看不清東西,這可是肝髒功能衰弱的先兆。
如果按一按肝髒的四周,會有發脹的感覺,就十有八九是肝髒出了問題。這時除了及時就醫外,還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讓眼睛太過疲勞,用眼不當會影響到肝髒。
4.瘢痕變化,不良的征兆
如果你身上的一些慢性皮膚病,如燒傷或外傷後的瘢痕疙瘩,或慢性皮炎等,最近忽然發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變化,你可一定要提高警惕了,當然日常養生保健是必不可少的。
若經過治療,這些病變反而增大,或者破潰、變硬、變厚、色素加深、角化過度甚至出血,這時,應該警惕有皮膚癌的可能。
并且,如果皮膚上出現了一些硬硬的隆起的小腫塊,還老是下不去的話,就必須要到專科醫院檢查了。
5.小心你下垂的眼睑
剛到了三十歲,成熟性感的年齡,怎麼眼皮卻越來越厚重,還忽然有些下垂呢?你可要擔心了,不能隻想到去美容院,它是許多疾病的早期症狀。
“重症肌無力”這種病的先兆就是緩慢發生的眼睑下垂。先是一隻眼,後是另一隻眼,早晨輕,晚上重,一天之内有明顯的波動性。比較嚴重可怕的還有顱内動脈瘤。
如果你的眼睑下垂是一側性、突然的,瞳孔散大,應立即到神經科搶救。聽起來實在是有些駭人。
6.彩圈--失明的先兆
你在看燈光時,發現燈光周圍出現彩圈?别覺得新奇,這可不是你的特異功能。
它預示着你,可能患上了閉角型青光眼。閉角型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可以導緻失明的眼病,早期症狀是出現虹視,就是這種看見彩圈的現象。彩圈近看較小,遠看較大,紫色在内,紅色在外。
7.“吃貨”的隐患
Amy近一個月來突然胃口大開,但體重卻随着進食的增多而減輕了,排尿量也随着喝水次數的增加而明顯增多。去醫院一檢查,發現“食欲大增”的背後竟然隐藏着糖尿病。
Lisa近日來也是,經常吃了飯沒多久就又嚷着“肚子餓”,但人卻明顯消瘦。醫生檢查後發現,Lisa竟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此外,皮質醇增多症、肥胖性生殖無能症等,也可以讓你出現胃口大開、食量猛增的現象。
因此,如果你最近食欲好得有些不尋常,還是早早去醫院全面的養生檢查最好。
8.胃痛,還是心髒病?
你患過胃病,所以這次,竟把心髒病的先兆當成了胃疼!要知道,這可是一個重要的報警。
與一般的胃病不同,心髒病引起的胃痛很少會出現絞痛和劇痛,壓痛也不常有,隻是有一種憋悶、脹滿的感覺,有時還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及惡心欲吐感。
9.悄悄變化的美人痣
我們的身體在發生變化時,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征兆,隻要你懂得愛惜自己。
在痣發生惡變,成為惡性黑色素瘤時,有這樣一些報警:1)痣在近時期内迅速增大;2)痣表面出現糜爛甚至發生破潰且有瘙癢感;3)、痣周圍原先平坦無異,新近出現小黑點、衛星結節狀組織,或附近淋巴結腫大且伴黑色。
10.别讓汗濕了你的手心
手心出汗,可不是在說你身體好,特别是年輕人。女性手心會發熱,還很有可能得了慢性腎盂腎炎。
前期一般有持續性或間歇性手心發熱、出汗,或伴有全身發熱。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蔬果類
1、大蒜
大蒜素抗感染和細菌。英國養生研究人員的實驗結果表明,食用大蒜可讓感冒發生幾率降低2/3。
經常咀嚼大蒜的人患結腸癌和胃癌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建議每天生吃兩瓣蒜,并在烹饪菜肴時加入一些大蒜末。
2、番茄
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如其中含有的番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E和C,可提高寶寶免疫力,修補受損的細胞,保護細胞不受損害,并能降低寶寶因嚴重腹瀉而導緻的死亡率。
實驗證明,當人連續食用兩周番茄汁後,體内番茄紅素會明顯增加,同時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增強。
吃番茄最好微煮後加入少許橄榄油,使番茄紅素更多地被人體吸收。
3、西瓜
熟西瓜同樣含有大量功能強大的抗氧化物谷胱甘肽,具有保濕和提神的作用。由于其有助于加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可以抗感染。谷胱甘肽位于靠近瓜皮的紅壤處。
4、卷心菜
卷心菜是富含谷胱甘肽(具有免疫增強功能)的另一植物。在當令時,卷心菜在冬季也很容易獲得,而且不貴。
把各種各樣的卷心菜(白的,紫的,中國的)加到湯裡,慢慢炖,可以讓抗氧化物釋放入湯中,從而增加食物的營養價值。
5、西蘭花
西蘭花很容易在雜貨店和食品中見到西,它是提升免疫力的基本要素。一項研究報道,西蘭花中的化學物質可以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統。
而且,西蘭花富含營養,可以保護機體免受(疾病)攻擊。西蘭花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和谷胱甘肽等,可作為保健品來食用。
可以再加上一些低脂奶酪将配菜圍成一圈,維生素B和維生素D可以提高免疫力。
肉蛋類
1、魚和貝類
補硒防病毒。英國專家研究指出,補充足夠的硒可以增加免疫蛋白的數量,進而幫助清理體内的流感病毒。
硒主要來源于牡蛎、龍蝦、螃蟹和蛤蜊等海鮮類養生食品。魚類如大西洋鲑魚中的歐米伽-3能夠幫助血液産生大量的抗流感細胞,也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
2、青魚
适用于脾胃虛弱、體弱多病的寶寶。青魚肉中含有核酸及鋅等微量元素,可增強體質;也是營養佳品,有補氣化濕、養胃醒脾功效。
3、鹌鹑蛋
适合營養不良、易感冒的寶寶食用。鹌鹑蛋含有高質量蛋白質,磷、鈣、鐵、蘆丁、芸香等。具有補益氣血,強身健腦等作用。
4、牡蛎
由于牡蛎中含有礦物質鋅。男性不育與體内鋅含量偏低有關。而鋅還可以抗病毒,然而學者們卻不能解釋原因。但是目前已發現鋅與免疫系統的若幹功能有關,其中包括傷口愈合。
糧食類
1、燕麥和大麥
康纖維抗氧化。燕麥和大麥都含有β葡聚糖,這種纖維素有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食用燕麥和大麥,可以增強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還能幫助抗生素發揮更佳養生效果。
2、紅薯
增強皮膚抵抗力。皮膚也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員,是人體抵抗細菌、病毒等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屏障。
維生素a在結締皮膚組織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補充維生素a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食物中獲取β胡蘿蔔素,紅薯是獲得這種營養的最快途徑,它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且熱量低。
3、薏米
對易感冒、口臭、舌苔膩的寶寶很适用。薏米又稱苡仁、米仁,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等。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濕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4、麥芽
麥芽是小麥種子的一部分,可以營養小麥的幼苗,這說明其富含營養,包括鋅,抗氧化物,和B族維生素及其他一些重要維生素和礦物質。
麥芽還含有纖維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因此我們在烘烤食物和烹饪時可以用麥芽替代部分面粉。
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宜養神
養生專家介紹,冬去春來,大自然陽氣開始生發,人體也一樣進入陽氣生發之時,容易陽亢陰虛而傷心神;
此外,肝血養心神,春季肝陽偏旺,也容易導緻心神失養。
這些,正是我們出現春困、煩躁、情緒波動等情況的原因。
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
“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
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發,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症狀。
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
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春季養生方法論
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
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随着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
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于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洩。
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
如茯苓、山藥、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
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
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裡。
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總結: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假感冒”有了很多的認識,其實這些疾病的出現歸根結底是由于人們的抵抗力差的緣故,平時我們要多注意鍛煉身體,這樣才能健康養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