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當中的處暑,那麼處暑養生該如何做呢?下文介紹了很好的方法,趕快跟着小編一起去看看了解下吧!
處暑養生 祛濕養肺健脾防燥要兼顧
處暑是什麼意思?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将過去了。雖然,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裡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于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處暑(公曆8月23日,農曆六月三十)已過,日夜溫差将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養生專家指出,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幹澀粗糙,鼻腔幹燥疼痛或口燥咽幹、大便幹結等,需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但同時專家也提醒,處暑後本市天氣依然悶熱,防暑祛濕仍然很重要。
秋燥易傷津虧陰
中醫學認為,秋季是多事之秋,氣候處于“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從立秋到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秋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秋雨漸少,天氣開始幹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相交,稍為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多種舊病亦随之複發。
每年初秋,中醫門診的患者都會增多,其中不少都是氣虛寒底體質的人,症狀主要有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鼻炎、咽炎、胃痛、大便不調等。入秋以後,雨水會明顯減少、空氣濕度漸漸降低,“秋燥”最容易引發咳嗽。醫生表示,許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為是喉嚨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卻收效甚微。“這種情況往往是外燥所緻,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緻,常常會有感冒、咳嗽等征兆發生。”專家進一步分析,初秋常常為溫燥,通常表現為頭痛身熱、幹咳無痰、呼吸不順、心煩口渴、舌幹無苔。
專家表示,此時應該多喝水補津液。但有些人白天喝的水已經夠多了,可仍照樣出現嘴幹唇裂等明顯的幹燥症狀,怎麼辦?”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現在還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開幾個小時的空調,本來“秋燥”就不請自來,如果在幹燥的空調房中待久了,人體的津液自然會受到更大的損傷,引起皮膚幹燥、舌紅少津、毛發幹枯、大便幹結、口鼻咽幹、胸痛幹咳、少痰等症狀。有條件的家庭可選用空氣加濕器,把空氣的濕度調高,空氣一濕潤,皮膚的感受、呼吸都會比較舒服。
養脾胃祛濕是關鍵
處暑代表什麼?雖然處暑過後意味着秋天的開始,但氣溫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祛濕,養護脾胃,夜裡不要貪涼,不要多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因為胃喜濕不喜寒。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欲感不強,因此飲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現在仍然很濕熱,比較适合吃健脾祛濕養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蓮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夾餅等。
很多在夏天裡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因此不知不覺地開始吃點好的——按中國人的習慣,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還講究“貼秋膘”。不過,中醫養生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着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
處暑吃什麼?這一時期,還是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類、薯類、食用菌類等食物,少吃高熱量、難消化的肉食。否則,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同時,過多的熱量還容易引起我們發胖,甚至易導緻患高血壓、心髒病。
适量運動保陰氣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内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秋季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髒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态,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适應能力。此外,處暑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級台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台階,膝關節一直處于半屈狀态,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适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産生不測。
處暑後高發疾病會找上門來,因此大家可加強自我保健,預防疾病。
捶背法可補養肺氣
冬季易患許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複感冒等,這往往與秋季肺陰受損有關。因此,秋季最應注意養肺。這裡介紹幾種簡便易行、有助于補養肺氣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松,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虎口對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适當用力。這種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按摩氣管兩側防哮喘
處暑後空氣開始變得幹燥,過敏源較多,極易侵犯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常引發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對大氣的溫度、濕度等變化極為敏感,而且适應能力弱,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支氣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應盡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緻敏原因,避免與緻敏物質接觸。其次,要随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被褥,調好空調的溫度,防止受涼。還要注意加強營養,重視鍛煉身體。
自我保健方法如下:四指并攏與拇指相對應放置于頸部氣管兩側,進行有節律性提捏,用力要輕而緩,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複進行1—2分鐘。
總結:綜上所述,處暑養生,重在祛濕、養肺、健脾、防燥,具體怎麼做,大家可以根據以上說的方法去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