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門當戶對到底有必要嗎?
選擇門當戶對到底有必要嗎?
老一輩的人經常說門當戶對。在現代社會婚姻中,無論你承認或者不承認,門當戶對的愛情總是比較容易走一些。因為,不對等的愛情走不遠,門當戶對意味着兩個人在思想上可能更容易溝通。
外在條件造成愛情的不平等
老一輩常說,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認,門當戶對的兩個家庭出來的子女,在感情路上會更容易牽手走下去。門當戶對是婚姻幸福的基礎,卻是愛情發生的絆腳石,如果兩個家庭背景相當,财富相當,學識和能力相當,相貌相當的人在一起了不管你們多恩愛,如何厮守一生,是不會被寫進書裡,被當做愛情來傳頌,因為這世上的人大多都是遵循這個原則,我們所認為的愛情都是要經曆千辛萬苦,不離不棄的,因為大家都認為真愛并沒有那麼容易碰到。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普天下的大多數的人,年輕時都會做“薛仁貴這樣的窮小子最後娶了相府三千金”“灰姑娘這樣普通的姑娘最後嫁給了集财富和權利于一身的王子”的夢。故事所呈現的重點,是要讓男人正直勇敢,讓女人勤勞善良,然後就會有一位相府千金嫁給你或者一位王子娶你,然後我們就會不自覺的往自己身上套,我正直勇敢,我勤勞善良,所以我一定會娶到心目中的女神,或者嫁給心目中的男神。
當然長大後,我們就發現自己被騙了,正直勇敢有擔當不一定可以娶到相府千金,因為你連見到她的機會都沒有,勤勞善良也不一定會有位王子來娶你,因為你壓根就碰不到他。
然後我們就服從了門當戶對,認為隻有兩個人家庭背景,學識,能力,地位等等外界因素相當,在一起才可以幸福,我們把起初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收起來,安穩的找個人過日子,當然最後不忘記感慨一句,真愛就像鬼一樣嗎,誰都聽說過沒見過。這些都是從外在條件來判斷門當戶對這個标準的。
門當戶對也講究精神層面
有些人說,很多家庭差異巨大的兩人,在一起也很幸福埃除了在外在條件上門當戶對,在其他方面,可以門當戶對嗎?這個故事可能在很多地方發生過很多次。一個窮小子和一個家裡條件小康的女孩在一起。身邊的朋友都不看好,女方家裡人強烈反對。甚至連男人心裡都忐忑不安。隻有那個女孩,堅定地對他說,我覺得你很好,我覺得我們可以在一起,我相信你。最終,就在大家都認定他們不可能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了。
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兩個人差異的巨大但最後走在了一起,而是在所有人都不相信男孩的時候,女孩的父母,他的朋友,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還有一個人在相信他,那就是女孩。
而且我們這些朋友看着他們一路走來,女孩從沒有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從不因為自己的條件優于對方,就覺得男人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就覺得自己嫁給了男孩是自己虧了。
愛情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我們總是想要對等的愛情,你有樣子,那麼我就要有足夠的财富來匹配你的樣子,不然我就要對你足夠好,把你供到天上去,來彌補我欠缺的那部分。所以很多窮小子和公主結婚以後,都不忘記補上一章,他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飛黃騰達了,終于讓自己的女人過上了好日子。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沒必要和别人交代,最終兩個人的物質條件怎麼樣或者一定要符合世俗的要求。為什麼會有最後一章?那是要表明,窮小子是一個在一群醜小鴨裡的白天鵝,富家女眼光獨到,一下子就挑中他了。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很世俗?是的,最終,我們都不能脫離,憑借兩個人或者兩個家庭的外在條件評價兩個人的愛情。
很多人愛上一個人,都會自動變得卑微,對方莫名其妙的就被捧到了天上,被捧的享受這種感覺,忘乎所以,覺得理所當然,捧人的短時間享受被虐待的快感,還美其名曰我這是在愛,時間長了就忍受不了,爆發出來,當最後鬧到分手的一步,都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誰。其實就是長期的地位不對等造成的。
門當戶對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般配
梁山伯和祝英台,薛仁貴和王寶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羅密歐與朱麗葉,王子與灰姑娘,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這些愛情故事其實都是一個模式,無非兩人家庭背景差異巨大,被世俗的眼光所阻,他們或者打破了世俗規則,成就一段佳話,或者被世俗規則打敗,成就一段凄美的愛情。那些被人們歌頌的那些愛情故事,僅僅隻是兩個人的家庭背景差異巨大,但他們本身卻是很般配的,比方說男的可以沒地位,但一定要有才華,正直勇敢有擔當,女的可以不是閉月羞花,但一定要勤勞善良有氣質。
張愛玲說:初見他時,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心裡卻是滿心歡喜的,因為在塵埃裡開出花來。我從來不覺得愛是卑微的,也許我條件沒有你優秀,沒你長的好看,沒有你的學識,沒有你的地位,沒有你的财富,很多很多地方都不如你,但你既然選擇了和我在一起,那麼我們就是平等的。如果有一方一直覺得自己是施舍了某種恩惠給另外一方,這種心理,到最後隻會磨損掉兩人的感情。不平等的愛情,會讓兩個人的感情埋下隐患,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隐患會變成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