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公然決定将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起,一幅名為《神奈氚沖浪裡》的畫作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該畫作是對日本著名作品《神奈川沖浪裡》的二次創作,無論是畫中的“氚”字的替換,還是畫作中白色海浪幻化成了人類畸形的手指、扭曲的嬰兒、變異的海洋生物等,都傳遞着抗議的呼聲。
今天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上作者@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身為大連人的他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名插畫師,這幅畫的創作差不多花了一周。
原作《神奈川沖浪裡》
原作囊括了富士山和大海兩大“日本符号”
日本江戶時代畫師葛飾北齋創作的《神奈川沖浪裡》,在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囊括了日本的兩個标志性符号:富士山和大海。
幾乎所有人都為這幅畫的魅力所吸引,堪稱日本浮世繪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神作”。一代又一代的工業設計師、時尚潮流人士與藝術家通過元素應用和再創造等方法向這幅名畫緻敬。
藝術史學者Martin Kemp認為,《神奈川沖浪裡》是一幅充滿戲劇張力的浮世繪作品。葛飾北齋捕捉到了滔天大浪襲向人類的一瞬,留下了一個不可預知的開放式結局。自然威不可測,人類敬畏它,又懷着“人定勝天”的信念與之搏鬥。這幅作品兼寫實和寫意之長,所繪風光壯觀奇美,主題思想引人深思。
二次創作的《神奈氚沖浪裡》
身為大連人被“日本傾倒核污水一事”深深觸動
日本政府不顧國内外質疑和反對,于4月13日正式決定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這引起了廣泛批評,@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創作出的《神奈氚沖浪裡》也是在表示一種抗議。
@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告訴記者,他是大連人,今年30歲,是一名插畫師,他利用晚上時間來創作,大概花了一周的時間。4月20日時他把這個作品發到微博上,立刻就引起了很多網友和媒體關注。
“我本來是一個新聞敏感度特别低的人,但這個重大的世界新聞離我實在是太近了。”被觸動後,他想到了《神奈川沖浪裡》,這幅畫非常有名,随便在網絡上搜索“《神奈川沖浪裡》 廣告”,就會看到很多二次創作。他也一直都非常喜歡這幅畫,因為它的韻律感很強,描繪出了海浪的美麗和狀态,其中的人又特别渺小,“結合當下的新聞, 我的理解是,日本政府如果把核污染水’一倒了之’,那正是破壞了《神奈川沖浪裡》裡的日本符号之一海洋。可見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所以我抓住了這個矛盾點——大海的被破壞,并用手中的畫筆來表示抗議。”
《神奈氚沖浪裡》細節
《神奈氚沖浪裡》細節
《神奈氚沖浪裡》細節
“川”和“氚”剛好有個諧音梗
記者看到,@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的微博置頂正是他創作的《神奈氚沖浪裡》,“原作中的‘川’被我替換成‘氚’,讀音一樣,剛好是個諧音梗。”
《神奈氚沖浪裡》中,巋然不動的富士山變成排放濃煙的核電站,天空中的雲朵變成象征墳墓的十字架,白色海浪猶如人類畸形的手指、扭曲的嬰兒、變異的海洋生物,在海浪中苦苦掙紮。船隻上裝載着帶有放射性符号的儲蓄罐,身穿防護服、頭戴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員,正把核污染水一桶桶倒進大海……他還用了8張局部圖來放大畫作細節。
“我設計的所有細節都很直觀,我希望無論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西方人,都能看懂這幅畫。”@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說,自己想要傳遞出的核心信息就是“日本政府不該把核污染水‘一倒了之’,否則全人類所面臨的後果将和畫中一樣”。
《神奈氚沖浪裡》細節
收獲近兩萬轉發,後續會對畫作做一些拓展
記者注意到,《神奈氚沖浪裡》在社交媒體上收獲大量關注,目前已經有1.7萬次轉發,3萬點贊。
他告訴記者,不少網友給他留言,期待他未來還會創作類似作品,像@烏合麒麟那樣帶有一定的政治性題材,“我很喜歡@烏合麒麟的作品,無論是畫工還是畫風,而且辛辣諷刺,我在很早之前就關注他了。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我本身新聞敏感度不高,但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太大,我才有了熱情創作。沒有創作觸發的事情,我可能畫不出來。其實,我也希望少一些這類不好的事情來激發我。”
“後期,我可能會對《神奈氚沖浪裡》做一些更深的探索和拓展。”@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告訴記者,原圖中鞠躬的官員,被指代為日本官僚,其實也很諷刺,他可能會對這個人物進行其他創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徐珩
來源:紫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