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是一種新的概念,亞健康不是疾病,但如果輕視亞健康,就有可能向亞健康病态轉化,要是能夠亞健康主動養生,就能預防、消除亞健康,向健康亞健康狀态轉化。走出亞健康的主要措施便是科學地安排膳食,必須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科學的食譜是保證營養均衡。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常有許多不适不快的感覺,于是朋友見面、同事交談常常聽到一個“累”字。臨床上也總有一些“病人”感覺全身不舒服,頭昏失眠、胸悶乏力、肌肉關節酸痛以及緊張焦慮、孤獨無助、情緒低落等等。
主副平衡
谷物類主食,含有豐富的澱粉,這是一種複雜碳水化合物,在體内經過新陳代謝可以放出能量,維持肌體的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副食的比例大大增加,人們的飯量卻越來越少,主食不主,會引起能量代謝失衡。澱粉提供的能量,應占人體總能量的三分之二,成年人一天至少應食300克谷物。
三餐平衡
早餐要支撐一上午的工作和學習,馬虎不得,應該和中、晚餐同樣受到重視。首先要吃飽,有充足的澱粉類食物,質量也要講究,要适量地吃些動物性食物或豆制品,并吃些蔬菜或水果。
葷素平衡
合理的膳食結構應該是以素食為主的混合組合,純素食當然很難滿足人體對營養的全面需要,但過多食用動物性食物則是引發“文明病”的主要原因。一天的混合膳食中,要有适量的動物性葷食,如禽、蛋、魚、肉約有300克就夠了,蔬菜最好要有500克,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為綠色葉菜,外加一份水果。
幹濕平衡
幹指固體食物,濕是水分的補充,水分是人體代謝量最大的營養素,一天在2500毫升,一定要主動補充。早起喝杯鹽開水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餐桌上應常備湯,湯對進食、消化、吸收都有利,要像一日三餐那樣養成每天上下午定時飲水的習慣。
在日常飲食中稍加注意,就能做到四大平衡,有助于走出亞健康,科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