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開發區總體規劃圖?時代的大變局下,新機遇正孕育其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風陵渡開發區總體規劃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風陵渡開發區總體規劃圖
時代的大變局下,新機遇正孕育其中。
9月2日,北交所的推出,引發資本市場熱議。作為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裡程碑,北交所的成立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依靠諸如地産這樣高利潤的大塊頭,又或者是建立在人口紅利上的中低端制造業,那麼在下一階段,圍繞如何促進中小型創新企業發展将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結構轉型以及尋找經濟新引擎的重要命題所在。
北交所的設立率先給出了關鍵性的解題思路,而此前高層會議亦重點強調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兩大重要信号之下,一個新時代的經濟發展脈絡已然清晰可見。未來,圍繞促進中小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将成為國家舉國之力要辦好的大事。
1
警惕“制度化的機會主義”大國的創新之路中小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發展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産業鍊的穩定,更關系到就業問題。一直以來,我國政府就高度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下,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不斷被激發。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在于創新,隻有創新才能赢得市場,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過去中小企業的創新之路實際上并不容易。
一方面,其本身在市場競争中就居于弱勢地位,尤其是近年來疫情影響、内卷加劇、用工荒、融資難等一系列背景下,很多中小企業仍在苦苦煎熬,盈利越來越困難,經營狀況持續惡化。
從數據來看,相關統計顯示,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2020年,截至6月底,我國企業注銷數量已超過80萬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但疫情僅僅隻是一個導火索,實際上,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3年左右,能超過5年的不足7%。而在疫情爆發之前,2019年,我國就有超過100萬家企業倒閉,其中超過90%為中小型企業。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試錯成本過高,缺乏技術基礎,但同時,面臨人才、資金等多項短闆,難以讓其在創新上有所建樹。
但對于國家而言,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細胞,倘若沒有核心創新能力,将難以推動國家在全球競争中取得優勢。解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難題,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去解決。
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曾提醒過,中國要警惕機會主義制度化,其意思也就在于,如果自以為在國内拿到國外某種技術應用,就認為是國家的技術進步了,這種情況往往最危險。缺乏核心的創新根基,就意味着受制于人,将遭受随時可能降臨的打壓和威脅。
近年來中興、華為等“卡脖子”事件,“缺芯”“少核”的産業之困,正是中國發展受制于人的血例。也讓國内再次深刻地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推動創新創業的重要意義。
那麼為什麼格外強調中小企業創新?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情況。在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超50%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可以說,中小企業是國家運行和經濟發展的絕對支撐,也是科技創新的絕對中堅。所以近年,我們看到國家層面不斷從頂層設計入手,出台相關政策,積極調動資源,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為的就是将這支創新“利刃”的功用最大化。
2 時代切換機會也在切換創新的源泉在于研發,研發離不開大規模、長期資金的投入。北交所打造金融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正是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難題的重要舉措。這也是當前以創新為主戰場的大國博弈背景下,順應大勢之舉。
回望過去幾十年,房地産一直扮演着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與穩定器的角色。而如今國内的城鎮化率已經高達近64%,地産行業已基本完成了自身的曆史使命。新舊動能轉換以及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當下,中國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我們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雖然眼下中國在各行各業均已出現不少實力強勁的科技創新企業,但放眼到國際競技場中,仍遠遠不夠。對此,除了加強基礎教育,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的長期政策外,通過完善資本市場賦能企業發展的層級體系,加快挖掘和培植出更多各行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進而壯大産業與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一劑公認的良方,這也正是北交所的使命所在。
對企業來說,北交所的橫空出世将令以往弱勢的中小企業獲得更便利的融資和政策環境,尤其是對于那些真正敢于創新的企業和個人來說,也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容易迎來命運的開挂。
一旦全國無數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被打通,企業成長再添保障,創新活力被進一步激發,全國範圍内的創新創業将再呈燎原振興之勢。這些生機勃勃的社會經濟發展“細胞”,将為充裕的社會就業提供保障,高附加值的科技産業也将帶來收入提升,有望再次提升消費動力和需求,為中國以消費為關鍵驅動力的内循環戰略鞏固根基,其結果不僅是大大激活中國經濟的發展,還将帶動國家财富分配相對更為均衡,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達成。
總而言之,科技創新所具備的強大集群效應,将透過技術瓶頸的突破帶來全新的産業鍊、甚至形成全新的行業。最終将蛋糕越做越大,使全盤受益。
3
中小企業的春天"專精特新" 助力出奇制勝一個無法忽視的現實情況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小企業發展的分化之勢愈加明顯,一方面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自救能力微弱,大量企業倒閉,另一方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卻顯示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新能源、半導體等相關企業甚至将危機轉化為機遇,助推公司發展進入新層次。
比如,剛剛完成B輪融資的正浩創新,其正是“專精特新” “小巨人”(第三批)名單中的企業。随着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确立及受疫情影響,清潔、普惠的儲能産品銷量激增,公司最新一輪估值約10億美金。再次驗證了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能力,已經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發展,邁上全新競争高度的重要法寶。
那麼何為“專精特新”?
其指的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企業,自2017年,國家工信部就以“專精特新”為導向牽頭彙總了共計3批“小巨人”和5批“單項冠軍”,共計4762家制造業企業。
國家的大力幫扶,加快了國内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步伐。
從兩年前設立科創闆并試點注冊制,到今年7月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鍊強鍊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到北交所的推出在即。可以明顯看出,國家在加大科創企業發展“新基建”的建設力度,層次上不斷推陳出新,持續改善中小科創企業的生存環境。
而政府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僅意在引導中小企業創新,強化中小企業核心競争力。更核心的意義在于幫助補足我國産業短闆弱項,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同時,積極推進中國産業進軍全球供應鍊核心環節,提升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掌握競争話語權。
“專精特新”政策紅利下,中小企業已經迎來“黃金時代”,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各行各業都将出爐更多“隐形冠軍”,加速推進國家經濟轉型升級。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小企業的創新難題将有望實現突破,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都将得到全面激發和釋放。
毫無疑問,時代的頻道已經切換到中小科創企業,新的機會已經出現。
4
百舸争流發現創業者港灣中小企業是孕育國家創新的重要力量,其猶如一顆小樹苗,要發展壯大成為參天大樹,必然充滿着艱辛險阻。關于扶持這些企業“茁壯成長”,過去政府、金融機構等往往隻是在某些特定維度給予支持與幫助。比如政府的稅收、政策優惠,銀行給予資金支持等。此類舉措盡管有所幫助但往往難以形成全面助力,這就導緻一旦企業在一個環節上有所缺少,就難以繼續做強做大。
在此背景下,服務創新創業的平台正逐步發展成為支持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其能夠通過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從孵化到金融支持、産業對接等,實現對中小科創企業全方位的支持。
在此不妨以建行打造的創業者港灣為例,進一步解讀:
創業者港灣是由中國建設銀行主導,于2019年推出,全國首家銀行運營的集貸、投、孵、教一體的金融科技創新孵化平台,主要聚焦服務戰略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截至2021年8月底,創業者港灣正在深圳5個區建設超過6萬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并在深圳與140餘個平台機構建立合作,服務2000多家中小科創企業,信貸餘額近150億元,與超1100家企業簽署認股權協議。
上文提到“專精特新”企業正浩創新正是該平台典型孵化案例。由于成立初期研發費用支出較多,企業資金壓力過大,2019年深圳建行給予剛成立兩年的正浩創新三年期的純信用500萬元貸款,幫助企業渡過困難時刻,這也是企業的首筆銀行貸款。如今,這家公司已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一億美金。同時,入圍“專精特新”“小巨人”第三批名單,以10億美元估值,領航移動儲能領域。
觀察建行創業者港灣,其身上具有兩大突出特征,一是由商業銀行運營,可為項目提供銀行信貸、孵化空間、創客培訓、投貸聯動等綜合孵化服務;二是地緣優勢明顯,身處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基地。這正是創業者港灣成長迅速的原因所在。
從運營方的實力來看,建行作為四大行之一具有豐沛的資金、資源優勢,以及生态塑造能力,從其敢于率先運營孵化平台的舉措,也不難看出其金融創新的底氣和魄力。而相較其他市場主體,建行可調配的資源多,讓其綜合服務的質量更加可觀,平台的孵化成功率将更具保障。
從平台高度來看,今年5月,建行創業者港灣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的孵化基地正式運營,就是希望能吸納渴望“掘金”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岸青年才俊。而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将成為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所謂“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創業者港灣将持續吸引創新進取的海内外頂尖人才聚集于此,項目質量更具保證,同時平台的聚合效應在此過程中持續深化,平台影響力将不斷擴大。
可以對此形成佐證的是,當前的創業者港灣在深圳吸引了117名海外高層次人次,所服務國高企業占比81.76%,專利覆蓋率達86.78%。此外,所服務的企業中,除了海目星、翔豐華等已經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科創企業,飛骧科技、清研環境、安培龍等更多優質公司正在或有望沖擊IPO,平台發揮國有大行“頭雁”效應已經顯現。
事實上,為了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的孵化把控力,當前建行正借鑒國外成熟的“中試平台”經驗,将創業者港灣平台的服務鍊條向上延伸,聯合國内外重點高校,在龍崗打造“産學研用”一體化的中試平台,加快高校科研成果更快走向産業化,并順利轉化為經濟成果。
時代不負順流者,在與國家前進方向的更多共振中,站在創業者港灣背後的“操盤手”建行,也借助完整的産業孵化鍊條,更早地介入到項目投資,在項目孵化過程中充分了解項目詳情,有望在更高的風險保障和更短的周期内,獲得更大的投資回報,并在銀行、企業與高淨值客戶間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閉環,實現多方共赢。在“專精特新”公司發展的黃金時代,掌握重要科技創新孵化能力的建行也将享受到更多地發展紅利。
5
結尾部分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疫情陰霾籠罩、全球化遭遇逆流,宏觀經濟的不确定性持續升溫。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成長性市場面臨着巨大的曆史性機遇,而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也将為國家推進轉型升級帶來全新的驅動力。
未來,在可預見的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發展趨勢中,必然還将崛起一大批代表性的高精尖企業,在這一過程中,不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扶持企業的“賣水人”諸如金融機構、創新創業平台,以及政府等都将充分受益于這股新的曆史洪流。
本文源自格隆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