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錯誤習慣多,有的是父母的錯
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家長除了語言上的教導,還應在行動上做出正确的示範。孩子在學校接受着正常的社會規範教育,可是,有的家長卻把成人世界不守規矩的一套強加給孩子,這會讓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适從,價值觀“淩亂”。
小手拉大手,可是,大手還用錯誤的觀念誤導小手。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家長的個人行為,導緻孩子壞毛病的出現,這樣的事例也有不少。
1、拉着孩子闖紅燈
4月1日,武漢漢口一對年輕父母在紅燈下拖着兒子過馬路,孩子鬧着說,“老師說紅燈亮了不能過馬路。”媽媽說“沒關系,趕緊過”,爸爸也連聲說“快走快走”。兩個大人硬拖着孩子過馬路,孩子又哭又鬧,引來路人觀望。
“紅燈停、綠燈行”,這一交通規則可謂婦孺皆知。本來孩子是想遵守規則的,可是,為人父母者如此不在乎,還主動帶領孩子闖紅燈。長期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也會對闖紅燈不以為然,當出現事故時,父母也後悔莫及。
2、媽媽看電視,影響孩子學習
現在的電視内容豐富多樣、畫面吸引眼球,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愛上看電視,因為擔心寶寶視力健康,許多家長都會嚴格阻止。但是,有的時候你會發現,越是不讓寶寶看電視,他就越想看,甚至反抗家長。
其實,有時候孩子如此愛看電視,是由于媽媽引導不當。許多年輕媽媽都愛看韓劇、情景劇等,有的時候寶寶也來湊熱鬧,就會養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要求看電視,不想做功課。
紅紅告訴我們,她本來在書房很認真寫作業,但是聽到媽媽突然大笑或者哭泣,電視機的聲音也很大,她根本沒法靜下心來學習,所以她也跟着走到客廳看電視了。
3、父母飲食習慣不當,導緻孩子挑食
有的父母對于孩子挑食的習慣覺得很煩心,因為孩子的挑食,不但影響了孩子的發育,也影響的孩子的身體健康。原來,父母的不良飲食習慣,也容易導緻孩子“擇食”。
例如,晴晴今年5歲,卻經常便秘。問及晴晴的飲食情況,才知道豆豆隻愛吃肉,不怎麼吃青菜、水果。再深入了解發現,原來晴晴的挑食是有原因的,晴晴的父母也有同樣的飲食習慣。
二、家長該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師
當孩子降臨這個世界的時候,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環境,家長是他們接觸的第一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塑造,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而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有父母在抱怨孩子行為的不是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有不當之處。有時候,孩子的錯,很多是受到父母日常行為的影響。那麼,家長該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師呢?
1、以身作則
作為父母定要以身作則,家長們的行為習慣對寶寶來說是一種“規則标杆”,如果他們總是看到媽媽坐在電視機跟前,自然就會跟着模仿;如果看到家長總是亂穿馬路,自然就會跟着行動……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俗話說,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從中不難看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這種教育不是口頭教育,而是實際行動的教育。身教甚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從自我做起,拒絕壞習慣,拒絕做違法違紀的事情,從點滴做起,讓孩子感受到正确的行為習慣。
2、從小培養孩子優良品質
一位朋友的女兒今年剛剛上幼兒園,交談中她說,雖然自己不喜歡讀書,但每天她都會強迫自己堅持看書,目的是讓年幼的女兒看到媽媽在讀書,女兒也會喜歡上看書,喜歡學習。正因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真的愛上讀書,甚至主動提出周末讓家長帶自己去圖書館。
另外,要培養孩子從小懂禮貌,守規矩的習慣。比如父母見到他人問好打招呼,離開時揮手再見,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謝謝”,日常做好紅燈停,綠燈行,橫穿馬路走斑馬線,把垃圾丢入垃圾桶等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這些行為後,可以從中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做一個有良好品質的人。
3、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通常孩子做了什麼不光彩的事情,父母也不會光彩。當聽到别人說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父母怎麼教育孩子的”,“真想看看他父母長什麼樣”,父母就要審視自己行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要做好培養主動承擔責任的好習慣。
對孩子來說,必須要有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的經曆。即使五六歲的孩子,犯了錯誤之後,也要自己去主動道歉。比如在别人家玩耍的時候打碎了碗碟,就得讓孩子主動向主人承認錯誤并收拾幹淨現場。
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不以自我為中心,強化自己對他人的責任,對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應該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總之,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教育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