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個好姻緣...”
“希望家人早日康複...”
“希望兒子今年高考順利...”
姻緣、健康、事業、學業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願望,希望自己平安順遂,這都是人們對“幸福”的追求。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人們常常被壓力、浮躁圍繞,帶來太多的精神迷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要過慢生活,要修身養性。
在此,與大家分享五個“修身養性小方法”,簡單易操作,讓我們一起獲得健康快樂!
日常居家修身小方法
我們人體對外界的感知,不外乎“眼看、耳聽、鼻嗅、舌嘗、身感、心思”,即“眼耳鼻舌身意”。
在這基礎上,由于“喜愛”、“厭惡”等等苦樂感受,我們常常會出于“經驗主義”,對喜愛的人事物執著不放,對厭惡的則以偏概全、一概拒之。而現在要想修身養性,就要從人體的感知入手。
第一條:常見三件事
我們可以嘗試每日用眼睛來觀察三件事物。
其一,花10分鐘欣賞花草、天空等自然景色。小至草木花卉、大緻廣闊星河,這些都是自然給予我們的福氣。然而随着環境的巨變,随着手機屏幕的亮起,這些造物越來越難以一見,也越來越不被人所關注。
每天清晨,我們可以試着去欣賞,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福氣,并生起感恩與保護之心,從最簡單的節能與垃圾分類做起。
第二件,他人善美的言行。古語雲:“汝愛人,人恒愛之。”人們隻有懂得欣賞别人,别人才會欣賞你。由衷地去欣賞、贊美他人的善行善言,不但是一種修養,當你放下成見,努力發現并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時,會發現世界充滿了溫暖與生機。
第三件,我們自己的言行。前面都是我們向外看,這次我們要觀察自己的言行,每日發現一個不好的小習慣并嘗試改正它,讓自己越來越好。
第二條:常聽兩種聲音
眼見為實,耳聽真的為虛嗎?信息時代,每天大量的信息,通過互聯網、手機,經由眼耳,傳入我們的大腦。但我們的耳朵也經常錯聽、亂聽、誤聽,以緻以訛傳訛。
因此在運用耳朵的時候,我們可以養成兩個習慣。一是每天念一段正向的話或經文、國學經典給自己聽,用正能量來濯洗心靈,如果不便念誦,也可以聽一聽。
二是要允許他人發出自己不喜歡、或反對的聲音(在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基礎上)。
通常我們隻喜歡聽别人的好話,但對他人給出的意見或建議卻可能會心生反感。對此,我們要放下偏見,要能接受别人規勸或反對的聲音。
第三條:觀察自己的呼吸
鼻子常被我們用于分辨香臭,但它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呼吸。
情緒會影響呼吸,反過來,呼吸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通過觀察自己每一次的呼氣與吸氣,可以來做到平靜身心。
對于我們而言,便可以嘗試每天抽出10分鐘放下手機,閉上雙眼,專注觀察呼吸與吸氣的過程,讓心念安住在這個煩惱和妄想都止息的10分鐘裡。
第四條:養護口中的蓮花
至于舌頭,也有三種修行的小方法。
其一,尊重食物。民以食為天,進食讓我們獲取生存的養分,然而我們早已習慣于飯桌上有手機的陪伴。從今日開始,嘗試放下手機,專注品嘗當下的每一口滋味。
其二,有壞情緒時少說話。當嫉恨、憤怒等壞情緒湧上心頭,脫口而出的話語也多少沾染其味,恰如不少司機的路怒症、偶像粉絲的狂轟濫炸等,因此當情緒上頭的時候,做到少說甚至不說。
其三,每天至少說10句“好話”。這裡的好話不是指阿谀奉承、溜須拍馬,而是指用慈愛禮貌的語言和态度對他人予以關懷、勉勵、溫暖、希望,可以落實到最簡單的“辛苦了”“加油”“謝謝”。
第五條:端正自己的身形
中國曆來十分重視人的儀态舉止,古人認為君子儀态貴莊重。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身形與氣質往往互為表裡,端正的身姿不僅可以讓他人看着心生歡喜,讓自己氣質出衆,還能有益健康。
就像很多上班族會有駝背、頸椎、腰椎等等問題也是由長期不正确的坐姿導緻的。而我們也可以從今天開始告别二郎腿、葛優躺,每日堅持保持2小時端身正坐。
日日如常,便是吉祥
眼中所見、耳中所聞、鼻中氣息、舌間話語等等皆為心念運動的軌迹,都是我們一幕又一幕的日常。
而之所以我們會焦慮、煩躁、不安,恰為心念随所見、所聞而波動,若能依教奉行,讓身心安住在清淨的狀态,獲得安甯與快樂,便可日日如常,便是如意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