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骨折傷最常見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沈慧勇告訴記者,他們即将派出第二批醫療救助隊趕赴四川災區,其中醫生8人、護士12人,共20人參與。“醫生幾乎全是創傷外科的專家,其中又以骨科專家為主,護士也多來自手術室,外科救治經驗非常豐富。”沈慧勇院長表示,攜帶藥品則以止血、擴充血容量、石膏繃帶等處理外傷藥物為主。
為何地震傷需要多名骨科醫生?藥物也以外傷藥為主?
沈院長表示,從印尼地震等以往大地震傷員情況分析以及目前四川地震後患者病情報道來看,大部分傷者都存在頭部、軀幹損傷和骨折,所以對于醫療救護、他人幫助和個人防治,都應将地震後的骨折傷放在首要位置。
“我們看電視發現有不少當地老百姓也在積極參與救助,救出來的患者也有不少家屬守候在一旁,但非專業人員應特别注意搬運、看護過程中千萬别加重損傷。”中山二院第二批救助隊成員、骨科副教授丁悅提醒,救助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頸椎骨折搬動時要保持頭部與身體軸線一緻;胸腰椎骨折搬動時身體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損傷;
脊柱骨折傷員一定要用木闆搬運,不能用帆布等軟擔架搬運,防止脊髓損傷加重,且盡量減少颠簸對骨髓造成的損傷;
懷疑有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時,不應讓傷員嘗試行走,以免加重損傷;
看護骨折患者的家人可以考慮協助醫生用木闆、竹闆等硬物将患者受傷肢體托起來,如有條件找到冰塊、冷水則可實施“冷敷”,防止其骨折部位腫脹加劇;
休克傷員平卧,盡量減少搬動,因為地震造成的休克往往伴胸腹外傷,不宜遭遇動蕩;
對于開放傷快速清除傷口周圍泥土,用敷料或其他潔淨物品包紮、止血。地震造成開放傷口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發生率很高,應盡快送醫院徹底清創,肌注破傷風抗毒素。
骨折傷首先要止血
記者從多篇報道中獲悉,除直接受到地震傷害導緻骨折傷、外傷的患者外,此次四川地震導緻從高樓大廈裡臨時慌張撤離從而不慎骨折的病人也非常多。下樓梯時踩空樓梯把腳扭傷,從而造成腳部骨折;從二三層高的樓上跳下,高空墜落使骨盆大腿小腿骨折等現象層出不窮。
丁悅副教授表示,以上都屬于撤離中不慎造成的下肢體骨折。“對于骨折傷搶救,首要就是止血,因為人體骨髓中充滿了血液,骨質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她解釋,骨質出血時,血管裂口不像軟組織那樣會自動收縮變小,所以骨折出血量會比較大。而當患者發生閉合性骨折時,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實際上血液已淤積在斷骨的周圍;而開放性骨折或伴有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出血量會更多。“大量出血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所以骨折患者無論自救還是他救,第一步就是查看有無出血然後止血。”丁悅說。
其次在搶救、搬運過程中應注意固定以防止二次損傷。
專家表示,骨折患者經複位、石膏或夾闆固定等方法後大多可以逐漸恢複,但患者本人以及家屬應嚴密關注病情,一旦發現骨折部位皮膚由紅變紫或起水疱、活動時疼痛突然明顯加劇或感到麻木無痛感時,要馬上找專業醫療人員,以免出現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