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薪貧困症名詞解釋
高薪貧困症是都市白領群體特有的焦慮症之一。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它可以理解為白領薪水高,但因為各種過高的債務和生活成本,常有收入不抵支出的“相對貧困”,及由此帶來的緊張焦慮感;從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說,可以理解為部分職場人擁有較高的收入,但職業價值感不足,職業規劃不清晰,内心訴求未得到滿足,因而産生的職業心理焦慮。
■ 導讀:
職場白領受困“高薪貧困症”
“高薪貧困症”典型特征
“高薪貧困症”主要類型
專家:“貧困”是缺乏職業認同感的表現
如何應對“高薪貧困症”?
心理專家點評:高薪貧困症
■ 職場白領受困“高薪貧困症”
“這個月的薪水怎麼又花完了?”雖然有高薪高職,月入輕松過萬,但依然無法滿足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消費欲望,曾經,這樣一群白領被稱為“高薪貧困族”。如今,職場又現另類“高薪貧困症”,雖然在外人看來收入不菲,但心中卻有很多忐忑,不僅沒有成就感和價值感,更時不時有“如果我不做這份工作,我還能做什麼?”的焦慮。據向陽職業規劃咨詢中心的統計顯示,近三成前往咨詢的客戶都或多或少患上了這樣的“高薪貧困症”。
■ “高薪貧困症”典型特征
1、自我訴求較高
會患高薪貧困症的人往往都有很高的自我價值實現的訴求。起初,他們并不知道工作上的成就感不單單靠金錢來滿足,一段時間後,單一、偏頗的價值觀将他們帶入了迷惘:工作無趣,成就感越來越低,工作動力越來越小,感覺自己就是一台機器,他們總是心想“我這個工作真沒勁,誰都可以做,到底什麼工作才會比較有價值呢?”,類似這樣的問題萦繞在他們的腦海裡,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問題是自我價值沒有找到可實現的平台。
2、安于穩定缺乏進步
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工作崗位往往無法長期為你提供學習和挑戰的機會。如果你每天都在不停的重複同一個工作流程,基本就等于是原地踏步,能力沒有得到提升,隻不過很多人為了安穩而無動于衷。能力有限的人,對未知領域望而卻步,對于建立新目标就采取回避的态度,這樣很難在工作上打開局面,随着時間流逝價值感就逐漸減小。
3、價值觀不穩定
當自己不确定什麼樣的工作才能讓自己有滿足感時,必定會受到外界的幹擾而左右搖擺不定。看着别人的成功,自己羨慕不已,以為這就是好的,就盲目的去追求,但很快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又立即失魂落魄,打回原型。在工作上,表現出的就無定性,浮躁,盲目跟風,喜歡反複折騰,工作經驗并沒有在某一方向上正向積累。
■ “高薪貧困症”主要類型
第一類:高薪水高消費——高收入滿足不了高消費
“這個月我又隻剩下一千元了。”在廣告公司做創意策劃的Sunny無奈地笑笑,有時候連她自己都很困惑,“薪水也不少,怎麼這麼不經花?”3年前,Sunny從名校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一家知名廣告公司工作,憑借出色的能力兩次跳槽“漲身價”,如今每個月的薪資是15000元,再加上一些項目提成和年底雙薪,年收入頗為可觀,與同齡人相比,Sunny堪稱“高薪人士”。
頂着“高薪”的光環,Sunny卻覺得自己相當“赤貧”,每個月雖不至于“月光”,卻也能在月中前就把褲兜裡的錢都掏光。“其實我也沒買什麼。”她一臉無辜地列舉最近的開銷,“同學結婚送禮金、上個禮拜趁打折買了點衣服鞋子、托人從香港帶了個包……”在Sunny眼裡,自己并非花錢“大手大腳”的購物狂,無奈想買的東西太多,不知不覺信用卡就透支了。
Sunny坦言,她的高消費和工作特性與環境有關,同事們都打扮得光鮮亮麗,對品牌的追求也比其他人更高。“有一次我老闆就對我說,這個包背了那麼久不要再背了,去買一個最新款,哎。”
“我們這行人際交往比較重要,平時和同事出去喝酒吃飯挺頻繁的,這筆開支不少。”除了将自己“扮靓”,Sunny還有很多“想省也省不了的”開銷,“别的同事都去,難道你不去嗎?”Sunny到手的錢雖多,花出去的更是不少。“隻能不斷透支信用卡,有時候甚至要問家裡借錢。”
事實上,如Sunny這般的“高薪貧困症”着實不少。收入個個過萬,日子卻過得越發拮據,很多女白領在網上甚至上網發帖求救,希望大家幫她緩解購物欲。有專家指出,高薪白領往往産生生活和就業的困惑,容易導緻精神空虛,盲目追求虛榮消費,而消除隐患關鍵是進行理智、健康消費,适度提高生活質量。
第二類:高薪水 低成就感——高薪水給予不了安全感
收支不平衡尚且好辦,無非開源節流,但如今,不少白領卻受困于另類“高薪貧困症”,物質很豐富,精神很貧瘠。由于缺乏對工作的認同感,再加上對未來的焦慮,時不時冒出“如果跳槽,我還能做什麼”的困惑。
坐在豪華的辦公室裡,看着窗外陸家嘴的風光,在外人眼裡,頂着外資銀行主管頭銜,有房有車,拿着幾十萬年薪的Vivan無疑名利雙收的“金領”,是标準的“白骨精”。然而,這一切在Vivan看來都不值一提,每每談起自己的工作,Vivan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騙子”。
“别看名片上這個經理那個主管的印的好看,說到底就是一個靠嘴皮子過日子的銷售員。在眼下這種市場環境下,你說銀行裡什麼産品是賺錢的,估計也隻有鬼知道,但指标總是要完成的,提成總是要拿的,所以客戶總是要忽悠的。”Vivan帶着嘲諷的口氣告訴記者,“我們在銀行做銷售,基本就是個騙子,無非是我們騙人不用負法律責任而已。”
今年36歲的Vivan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銀行系統工作,從國有銀行,到股份制銀行,再到外資銀行,就事業發展軌迹而言無疑是一步步在往高處走,而伴随着職位的變化,工資收入也在穩步攀升。但對這一切,Vivan并不以為然,用她的話說“隻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騙而已”。“在經曆了一次次跳槽後,我發現,銀行看重的根本不是你的個人能力,或者說他更看重的是你背後的客戶資源,也就是你能帶來多少客戶,能夠拉進多少存款。”
Vivan坦言,在這個物化的社會,無論是給誰打工,老闆眼中隻有利潤最大化,“根本無所謂你有沒有專業的背景,也不在乎你到底懂多少,隻要記住你就是一個銷售,能賣掉産品就是優秀”。
不可諱言,能坐到今天這樣一個位置,Vivan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銷售”,但對于到手的這一切,Vi-van卻直言,“沒有認同感,更沒有幸福感”。據Vivan透露,在2007年、2008年股市“超牛”的那段時期,她一天光接待來買基金的客戶就不下二三十個,一個月的業績提成就能拿到近十萬,但随着股市的一落千丈,客戶賬戶裡的錢也在不斷蒸發。為此,Vivan直言,“做這行真的毫無發展前景,背地裡還不知道給多少人罵了。現在對我來說工作就是看在錢的面子上,根本不涉及自身價值問題。”
第三類:正常薪水也焦慮——職場人各有各的“糾結”
記者調查發現,對工作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焦慮其實是職場人的“通病”,即使沒有一份客觀的薪水,又或者從事着外人看來體面的工作,職場白領們一樣會有“我要不要繼續這份工作”的“糾結”。
在一家大型通訊企業工作的Shirley一直徘徊在“要不要跳槽”的選擇中。兩年前畢業後,她拿到了這個讓不少人豔羨的Offer,穩定的工作,優渥的福利,同學們都笑言“可以一輩子幹到老”。然而,現實卻讓Shirley頗為“糾結”,經過初步的安排,Shirley被分配到行政科室工作,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卻每樣都很瑣碎。
“會議記錄,整理不同部門的總結報告,做PPT,說白了就是文案工作加打雜。”學生時代就不擅長寫作的Shirley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日日與文字打交道,“太痛苦了,每句話都要憋很久。”讓她最痛苦的并非“碼字”,而是看不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上升空間。“部門裡全是比我年長一點的女性,怎麼升職也輪不到我。”Shirley苦笑道,“而且我每天就做這些打雜的事,連跳槽的本錢都沒。”
在Shirley看來,這份工作看似清閑,實則“忙碌得不知所謂”,日複一日,毫無價值提升的空間。每每想要跳槽,卻被父母攔下,“國企的工作多穩定!”Shirley坦言,看看身邊的朋友,工作就像圍城,各有各的煩惱,“有些太辛苦,有些競争過于激烈,仔細想想,我這份工作性價比還算可以,所以挺糾結的。”
然而,Shirley最終還是決定離開。“我已經面試了一家網絡公司,希望換個能幫助自己成長的環境。”
■ 專家解讀:“貧困”是缺乏職業認同感的表現
“物質欲望滿足之後,人們會對精神有更高的需求。”向陽生涯管理咨詢集團的職業咨詢師王紅琳接觸過不少“高薪貧困症”,他們大多很年輕,在三十而立之前就擁有一份可觀的薪水,月收入在萬元到數萬元不等,但高薪卻并未帶來内心的滿足,相反卻帶來了很多焦慮,“我其實沒有什麼能力,我還能做什麼?”
王紅琳告訴記者,對所從事的職業本身缺乏認同感是大部分高薪貧困人士的症結所在。“他們中的不少人是做銷售的,或者做證券經理,開淘寶店,盡管收入不少,但覺得自己其實隻會‘忽悠’别人,一旦換工作或者換行業,立刻‘一無是處’。”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在王紅琳看來,很多為自身價值焦慮的職場中人也正是因為想要自我實現而不得才會産生困惑。“很多人從根本上不認同自己的工作,或者看不到任何發展空間,但是又受制于一份不錯的薪水,所以覺得痛苦。”
王紅琳分析道,事實上,對職業的焦慮感和未來發展的不确定并非高薪人士的特例,但對薪資較為微薄的職場人而言,跳槽與換行業的成本較低,決定不那麼艱難。對于受困于“高薪貧困症”的職場白領,王紅琳建議他們先對自我做一個評估,“性格是什麼樣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現在能夠儲備什麼樣的能力,向往的行業是什麼等等”,既不要妄自菲薄,也必須認清自己是否合适去感興趣的行業發展。“轉型需要一定的準備期,認清自己合适的道路很重要。”
■ 如何應對“高薪貧困症”?
1、尋找自己的興趣
喬布斯最有名的一句工作箴言,就是鼓勵個人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此事是值得為之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探索并追尋的;在《哈佛職業生涯設計》一書中,開篇同樣談到“尋找自己的興趣”這個内容。興趣不僅是你工作持久的動力源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價值觀,這些都是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尋找自己的興趣,第一,深刻的自我認知;第二,在工作實踐,不斷自我反思,挖掘自己内心深處的需求。而這兩點,并不是盲目的探索和嘗試,有一定的方法和規則。如果自己對此把握不大,不妨先找職業規劃師咨詢。
2、重新進行職業規劃
知道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那麼就要評估自己身邊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并知道如何用此改變現狀。那麼就是要做好職業規劃,讓自己看到新的希望和方向,你才有放下“過去”,走出樊籠的可能。新的職業定位、新的職業切入點、新的發展通道和新的行動方案都将涵蓋在你的最新職業規劃中。完備、科學、可行性高的方案是讓你摘掉“金手铐”的關鍵。
3、不斷提升技能經營好職業興趣
也許這一次的轉變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大轉型,新的工作内容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那麼在你“感興趣”之餘,提升相應的工作能力就十分必要。把興趣轉化為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 心理專家點評:高薪貧困症
專家:李淩,高級心理咨詢師,心靈導師,身心健康導師,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特邀嘉賓,CCTV《心理訪談》和《家庭》心理專家,廣東心理評估專業委員會常委,廣州市白雲區青聯委員,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特邀嘉賓,廣東省勞教局心理顧問專家,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十餘年,擅長成瘾心理輔導與治療,靜心訓練,生命教育,婚姻親子家庭輔導與治療。
有人月薪上萬,卻仍覺得工資總數不夠花;有人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工資,卻依然感覺内心空虛寂寞。這是一種病态的現象,我們稱高薪貧困症。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在現實層面說,這是由于這類人群的消費過高,導緻費用透支;而對于心理層面而言則是因為這類人群長期生活在壓力、競争之中,以緻心力交瘁,對工作、生活産生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
高薪人士要想保持滿意的人生,需要一些基本的修養、修行和修為。古人是10項修煉:琴棋書畫劍,詩歌茶酒花。對于高薪人士,要量力和愛好而定,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三項以上,足以培養我們的情操,頤養我們的心性,放松和健康我們的身心。既有運動的,也有安靜的,既有聽的,也有品的。不一定非要舞劍,也可以爬爬山;不一定非要喝酒抽煙,可以品品茶,品品酒;不一定非要喝咖啡泡吧,也可以寫寫詩詞,唱唱歌曲,聽聽音樂會。從身體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實,讓自身保持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