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分節氣 秋分預防感冒從五大飲食入手
秋分節氣 秋分預防感冒從五大飲食入手
更新时间:2024-11-16 18:21:15

  秋分節氣已然要來臨,而在這秋分節氣中,我們要注意的細節還有很多。秋分不同于其它節氣,秋分節氣代表着秋季的到來,所以在這個節氣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養生。那麼肯定有人會問,秋分是什麼意思?秋分節氣中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下面小編将來告訴大家答案。

  秋分節氣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地球上距赤道越遠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獲得的太陽光熱能越少。一般北半球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對于中國所在半球,即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正與此相反。即南半球9月23日前後是春分日,3月23日前後是秋分日。秋分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分所在的日子就是秋分日。

  我國古代将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具體意思如下:

  雷始收聲: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随入也。

  蟄蟲培戶:淘瓦之泥曰壞,細泥也,按《禮記》注曰: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秋分節氣的到來,表示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到了秋季。從北方而來的冷空氣與熱流交彙,産生了一場場秋雨,溫度也在不斷的下降。而在這個時候,人們很容易忽視自身的保暖工作,早晚溫差過大,導緻許多人們稍不注意便會感冒。

  秋分養生:預防感冒從五大飲食入手

  一、冬吃蘿蔔夏吃姜

  有便秘症狀的人最适宜多吃蘿蔔,因為秋冬季人們習慣多吃高熱量食物,如果腸道不通,則會使體内淤積細菌,降低人體抵抗力。此外,還有一些偏方也十分有效,比如每天早晚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細菌;适當飲用黃酒,可驅散風寒。而除了飲食,生活環境也十分重要。

  二、糖姜茶合飲

  因秋冬季感冒多為外感風寒之邪,常有頭痛、鼻塞、流涕及關節酸痛,甚至怕冷、發熱等症狀。可用紅糖、生姜、紅茶各适量,煮湯飲,每日1-2次,不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三、喝點蜂蜜水

  蜂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激發人體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兩次沖服,可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另外,秋燥容易導緻便秘,喝點蜂蜜水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四、每天食用蔥姜蒜

  蔥姜蒜在日常炒菜時都會用到,但是經過翻炒營養會流失。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生吃,蔥可切絲澆油,而姜蒜都可切碎與蜂蜜或糖攪拌服用,對預防感冒有奇效。而且如果不小心着涼了,立即飲用一些蔥姜蒜沖制的糖水或菜湯,發發汗就會沒事了。

  五、多吃蘋果多吃梨

  秋分過後,空氣越來越幹燥,幹燥的環境容易上火,蘋果和梨都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可以用水煮沸服用。

  最後,提醒大家,除了做好以上的五大飲食預防之外,還需要關好窗戶防止賊風入侵引發感冒。

  秋分節氣氣候變化很快,冷暖不一,往往讓人在注意中疏忽,從而被寒氣所侵而導緻發燒感冒。所以在這個節氣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晚上睡覺一樣要蓋好被子,最好再把窗戶關上,早餐起來時再打開,使房間通風,可減少病毒的滋生。

  秋分養生四大點

  護體: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風多幹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剛開始的時候是鼻咽部黏膜皺縮而感覺幹燥,繼而由于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适、幹灼疼痛、幹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孟醫生提醒,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竅,會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幹燥和陣發性較重的幹咳等症狀。如果僅以咳嗽為主症者,則稱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它們的結果都會導緻陰津耗損,出現皮膚幹燥和體液丢失等症狀,并傷及人體肺部。其症狀主要表現為口幹、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幹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幹燥症”。針對以上的症狀,應該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症下藥。

  運動:以輕松平緩項目為主

  秋令時節,如果堅持适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髒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從身體内部改善體質。如果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甯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内心豁達,從而安定神志。

  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幹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四個方面,運動時防止受涼感冒。秋日早晚溫差大,尤其是清晨溫度比較低,不要穿着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而是應該等到身體發熱後,才可脫下衣服。鍛煉後還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着涼。

  其次要預防運動損傷。據悉,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專家建議,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活動。

  我們在運動的同時,還要注意好自己的運動量。秋季不适宜做大規模的運動,能夠稍微熱下身體,出一點點汗就夠了。切記不要大量出汗,那麼很容易會着涼,而且在出汗之後不要随即就把衣服脫下來,這樣會直接被寒氣所侵,引起感冒發燒等症狀。

  秋天氣候幹燥,預防秋燥,對于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适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進補:重藥物輕食物不可取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與白露的養生進補相同的是,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随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緻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進補,應該分清虛實。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隻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将适得其反。

  專家強調,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建議進補還需适量。“重藥物、輕食物”并不科學,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季到了,有關養生進補的事宜也該根據季節改變,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的人群,更應根據季節改變及時作出調适。

  飲食: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在秋分時節,可适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以免造成腸胃積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飲食上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補充些水來養陰潤燥,例如喝些白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

  二、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秋燥易傷津液,很多應季果蔬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等食療功效。但要注意的是,選擇水果時,最好選擇蘋果、梨子等應季水果,像西瓜這樣過于偏寒的過季水果還是不吃為好。

  三、在膳食中,還可以多加些蜂蜜、百合、蓮子、芝麻、木耳、銀耳、冰糖等清補潤燥的食材,以順應肺髒的清肅之性。

  總結:秋分節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怡人的景色,舒适的環境。可是我們在享受這些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養生的重要性。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秋分節氣便一定要做好養生保健工作,同時,也要帶動其他人,讓我們一起共同養生。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