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誰?他是那個多謀善斷氣度非凡風流倜傥忠心耿耿的大都督,還是那個才能低下人格卑劣氣度狹小不堪大用的小人?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同時存在,前一種多為史學愛好者持有,後一種多為受平話及通俗演義影響的普通讀者所持有。透過這兩種評價的成因,可以看出周瑜的形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史學形象,另一種則是文學形象。周瑜的史學形象在一千多年來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但文學形象卻存在一個嬗變的過程。也就是說,許多人所認為的“周瑜是被羅貫中黑成小人”的這個說法是不準确的。
周瑜影視形象
一、《三國志》中的周瑜形象《三國志》中的周瑜形象極為正面,孫策稱之為英才,孫權贊之為雄才,陳壽評之為奇才。《周瑜傳》中所載事迹,表明周瑜不僅有英俊雄偉的外貌,更有過人的政治遠見及卓絕的軍事才能,同時還有折節容下的偉大品格。
1. 政治遠見
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将,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
袁術
袁術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但周瑜卻看出他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用計借路東歸。這說明當時年輕的周瑜對各諸侯的前景及天下大勢,已經有了基本的判斷。
操雖讬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将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曹操入荊州得到劉琮的水軍後,其他人都說曹操托名漢相征讨四方,不僅實力強大而且師出有名,不如投降與他。但周瑜卻注意到,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選擇對抗曹操乃為漢室除殘去穢之舉;同時曹軍不善水戰,從北而來水土不服容易生發疾病。
曹操
不難看出,若不是周瑜雄才大略,赤壁之戰很可能不會發生,三國不久便将歸一統。當然,後世亦有少數史家以此批評周瑜,說他此舉使得百姓陷入了更久的戰亂之中。
2. 軍事才能
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複進尋陽,破劉勳,讨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江夏太守黃祖遣将鄧龍将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讨擊,生虜龍送吳。
攻皖縣、破劉勳、讨江夏、定豫章、擒鄧龍,在對抗曹操之前,周瑜已經打過衆多攻守戰,均取得勝利,可謂是戰功赫赫。
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将軍破之。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
赤壁之戰
面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周瑜說隻要精兵三萬就可對抗,這說明周瑜對未來戰場局勢有很強的判斷能力,同時也有充分的自信。曹操來襲後,周瑜更是令黃蓋詐降曹操,赤壁的大火最終得以點燃,曹操的不得不先退守南郡後又返回北方。
3. 折節容下
普(程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程普是東吳的元老級将領,看到周瑜年紀輕輕地位卻在自己之上,便時常倚老賣老刁難周瑜。但周瑜寬宏大量沒有跟程普計較,程普以為周瑜是在讨好自己,心中得意。赤壁之戰後,程普貶低周瑜擡高自己,但周瑜卻說,此次戰役沒有程公的幫助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程普終于被周瑜的氣節打動,這就是他所說的“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二、《三國志平話》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孫權令人赴豫章城,請太守周瑜。瑜不來。孫權問諸葛:周瑜不來,如何?諸葛曰:聞有喬公二女,大喬、小喬。大喬嫁公子為妻,小喬與周瑜為婦,年幼,顔色甚重。周瑜每日伴小喬作樂,怎肯來為帥?
林志玲版小喬
到了《三國志平話》中,周瑜被寫成了一個因私廢公的好色之徒。不僅如此,《三國志平話》還對周瑜的人品和才能進行了徹底的黑化。
卻說周瑜帶酒問衆官:曹相屯軍夏口,百三十萬,若遲疾,江夏必破。衆官誰有計可破曹軍?内有黃蓋出曰:元帥使三個官人,引五萬軍……名曰斷道絕糧計。周瑜大怒,黃蓋此計不中使。魯肅無計,衆官不語。“黃蓋讒言,即合處斬”。
此時可憐的周瑜,已經被寫成了一個才能平庸剛愎自用一言不合就要殺部下的莽夫。此外,周瑜之死也被寫成了“金瘡氣破”病痛而死,原因則是中了“牧牛村夫”諸葛亮之計。
諸葛亮
《三國志平話》為元代講史話本,講述的故事與正史有一定的一緻性,但來源主要是唐宋時期的民間故事,其内容和元雜劇中的三國戲亦有較高的相似度。這說明,在元朝以前的三國故事中周瑜形象就已經被黑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時期的史論中,周瑜的形象依舊非常正面。如陳亮在《酌古論》中談及呂蒙無圖取天下的雄心時,曾這樣感歎道:嗚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至于為何學界能保持公論,而民間及通俗文學中呈現颠覆之狀。筆者料想與周瑜正史形象太過完美而他又并非漢之正統有關,這使得民間創作者在處理周瑜時有一種反叛心理。
而《三國演義》中,周瑜的形象其實并不是完全被黑化的,而是一分為二(對于《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此處便不再引用原文)。《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和《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周瑜的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也被都被其吸收了。《三國演義》中關于周瑜的叙事手法特别有意思,在周瑜面對除諸葛亮之外的人時,周瑜是有光環加身的主角,其形象基本跟正史保持了一緻;但是當周瑜面對諸葛亮時,周瑜卻完全淪為了一個反襯諸葛亮的配角,其形象基本跟平話保持了一緻。
羅貫中
由此看出羅貫中對于周瑜形象的處理持着一種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不想過于貶低周瑜,另一方面為了突出諸葛亮他又不得不貶低周瑜。單從對小說人物的處理方面來說,羅貫中的筆法可以說是比較高明的。但從對周瑜曆史形象的黑化來說,羅貫中也是出了大力,因為《三國演義》在後世流傳如此之廣,普通讀者對于周瑜的認識幾乎完全來自《三國演義》。
參考文獻:
陳壽 《三國志》(裴松之注)
佚名 《三國志平話》
虞溥 《江表傳》
陳亮 《酌古論》
羅貫中 《三國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