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常見敬辭:敬辭,即表示對他人敬重的詞語。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稱号對方的親屬。如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惠--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顧、惠存、惠贈;
垂--用于他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問、垂詢、垂念、垂青、垂愛、垂憐;
賜--用于敬稱他人對自己的指示、光顧、回答等。如賜教、賜複;
高--用于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論、高壽、高齡、高足、高就、高朋、高鄰;
賢--用于稱同輩或晚輩。如賢弟、賢侄;
奉--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如奉送、奉還、奉勸、奉陪;
貴--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幹、貴庚、貴姓、貴恙、貴子、貴國、貴校;
大--尊稱對方或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大人、大駕、大名、大作、大伯、大哥、大姐、大媽、大娘、大爺;
其他--久仰、勞駕、賞光、賞臉、貴姓、庚、大作、大駕。
2、古代常見謙辭: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
家--是對他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嚴、家君、家母、家慈;
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舍親;
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小兒、小女、小店、小生(念書人的自謙詞,還有晚生、晚學);
愚--謙稱自己不伶俐。如愚兄、愚見;
拙--用于對他人稱自己的東西。如拙作、拙著、拙見;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行。如敝人、敝姓、敝校;
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鄙見;
見--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麼樣。如見教、見諒;
3、“死”的不同說法
①(按身份)天子死為“崩”、“駕崩”、“⼭陵崩”、“晏駕”、“千秋”、“百歲”;
諸侯死為“甍”;
大夫死為“卒”;
一般官員或百姓死為“逝”、“不祿”、“殁”、“殂”、“千古”、“殒命”、“捐⽣”、“就⽊”、“溘逝”、“作古”、“棄世”、“故”、“死”、“終”等。
佛道徒之死,說法更多如“涅般”、“圓寂”、“坐化”、“⽻化”、“⽰寂”、“仙遊”、“登仙”、“升天”、“仙逝”等。
②(按年齡)不滿20歲死謂之“痛”;
青壯年死謂之“夭亡”;
老年死謂之“壽終”。
③(按特殊原因)為某事舍命為“陶”;
戰争中死于陣地謂之“陣亡”;
死于外地謂之“客死”;
死于非命謂之”兇死”。
④(按特定意義)為正義事業⽽死叫“就義”;
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難”;
年幼⽽亡叫“夭折”;
⽣病⽽死叫“病故”;
年⽼在家安然⽽故叫“壽終正寝”;
為國家和⼈民⽽死叫“獻⾝”、“犧牲”、“捐軀”、“殉國”、“殉職”等。
,